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


(二)手术性医源性疾病
由于手术对机体的损伤或其他 原因在手术中引起的。 1、引起出血 2、伤害神经 3、损伤脏器 4、突然死亡:最严重的并发症
5、合并感染 6、脏器粘连:腹腔手术多见 7、梗塞、梗阻:常见于管腔器官 的手术,如血管、淋巴管 8、瘘管形成:多见于缝合部位 9、导致狭窄 10、异物致病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1、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1)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 (2)极少数过敏体质或特异性体质 引起的; (3)药物治疗后的继发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2、手术致病原因 (1)手术并发症:损伤性治疗 (2)业务水平低 (3)误诊、误治 (4)未严格消毒 (5)术准备不足 (6)术后管理不当
(三)输血性医源性疾病
1、输血反应 (1)发热反应:热原反应而非感染或 溶血,多于输血后30分钟至1小时之 内。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次输入抗 原血小板后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传播疾病 (1)输血后肝炎:乙肝、丙肝 (2)艾滋病 3、污染细菌致病 4、空气栓塞
3、过敏反应:与药物无关,与过 敏体质者有关。 4、二重感染:长期或大量应用抗 菌药或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特别 是广谱抗生素引起体内菌群失调 引起的。 一般发生在采用激素或抗代谢 药(如抗肿瘤药)的20天以内。
5、致畸、致癌: 20世纪60年代 英国反应停事件 已知能致癌的药物有多种,如 环磷酰胺 6、药物依赖性:主要为作用于中 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吗啡。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 医源性疾病?治疗性 医源性疾病包括哪几个方面? 2、医源性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预防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 指在诊治及预防疾病过 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 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 者身心健康的疾病。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的种类
一、诊断性:由于漏、误诊导 致,如诊断水平低、条件差、 资料不足或判断失误等。 二、治疗性:由于误诊而误治 或治疗不当引起。
(一)药物性医源性疾病
指由于使用药物而产生不利于 患者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药物治疗剂量下出现 的不良反应。由药物的生物学效 应多样引起的。功能性改变。 2、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时间 过长引起,为病理性病变。 链霉素—神经性耳聋;四环素牙。
3、输血致病原因 (1)输血失误:定错血型、供 血错误 (2)输血反应 (3)消毒不严 (4)传播疾病 (5)血存过久:血液成分改变, 如血小板减少发生出血倾向。
4、医源性感染原因 (1)消毒灭菌不严 (2)隔离控制放松 (3)污物处理不当 (4)严重滥用抗生素
第三节
预防和控制
一、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
一、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1、检查疾病错误的原因 (1)病史资料不详:问诊不详。 (2)客观资料不全:体检不仔细 或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仪器检查失误:仪器质量、 操作技术不过关。
2、分析诊断错误的原因(思维失 误) (1)先入为主 (2)注重表象: 同病异症、异病同症 (3)片面局限
1、丰富临床医学知识; 2、熟练掌握临床诊断基本技术; 3、正确应用诊断仪器及其检测的 结果; 4、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1、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2、对诊断不明者应更慎重; 3、力争彻底治疗; 4、防止治法本身致病; 5、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医源性疾病的概念 2、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种类 3、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四)感染性医源性疾病
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1、感染的种类 (1)交叉感染:病人→病人/医务人 员;医务人员/病人家属→病人 (2)环境感染:接触污染物品 (3)内源性感染:来自病人自身的感 染,因自身抵抗力下降引起。
2、感染途径 (1)空气 (2)手 (3)医疗器械 (4)药品:如血制品传播肝炎、 污染的药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