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目录第一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内容第二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篇: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篇: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篇: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内容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资料汇编(责任编辑:常红)第二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第三篇: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足随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真正集中表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它也有存在着缺点,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不能有效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多层次间接选举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意志,从而不能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选举的显著特点是多层次的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要经过两级或三级的间接选举产生。
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再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代表大会。
而在一些市管县或设自治洲的地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还不能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只能选举产生市或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后,再由市或州的人民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间又多一层。
关于间接选举的利弊,选举理论上不同主张。
间接选举的弊端:(1)由于间接选举不是由选民亲自表达意愿,而是靠少数代表去抉择。
因而就是可能存在不能全面、正确表达选民意愿。
甚至歪曲选民意志的情况。
(2)靠少数人投票决定当选人,对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折扣。
(3)代表多层的间接选举,必然模糊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削弱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使选民不能对代表直接监督。
间接选举的有利之处在于:(1)有利于减少群众普选容易产生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人才和安排各方面的代表。
(2)在选民众多,选民政治、经济、文化素质较低的国家,直接选举可能更容易被人操纵。
(3)间接选举更节省经费和工作量。
尽管有这些理由,但谁都不否认,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体现民主。
所以,在国外国家级议会中,一院制议会和两院制的下议院,基本上普遍采取了直接选举。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多层次的间接选举是经济文化落后的表现,是应加以改进的。
2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任免工作影响国家机关的有效运转统一。
(1)任免机制不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任免机制不完善必须加大改革与完善的力度,人民代表大会的任免机制与我们现实的国情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中,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任免机制的不完善,出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拟任命干部进行必要的了解不多,提不出意见,在表决时一揽子通过,影响任免质量;二是介绍人选时,不能充分反映每位人选的全貌和特点。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自己不足的地方,对它进行改进,使它能与我们现实国情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任免工作法制不健全宪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是各级人大行使任免权的依据,但对建立国家权力机关的人事任免、监督机制等问题的规定不健全,不能适应各级人大的人事任免、监督实践的要求。
我们必须放宽权力,任免工作应具体体现各级人大的要求,使它能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另外,任免工作也必须和各地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去不断的检验和完善,通过国家任免工作法制的完善,使它们能充分的反映人民的利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稳定。
(3)任后监督比较薄弱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所选举、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比较薄弱。
往往是任完了事,没有把任后监督当作行使任免权的一种延续,尽管现在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所选举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但亦有其局限性。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第一、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要切实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选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都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第二,全面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
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认真执行立法,加强立法工作,把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大监督工作的力度,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特别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依法行使决定权,及时对国家的重大事项做出决定。
第三,加强代表制度建设。
要重视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继续探索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执行代表职务的途径和方式,健全有关的制度,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
要总结代表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接受其监督的经验和做法,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四,完善议事制度,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效率和水平。
要根据近些年的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完善会议审议议案、表决议案制度,保障会议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的民主性、科学性;要规范公民旁听会议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人大会议的开放程度,为实现公民的知政权提供条件。
第五,进一步改善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增加熟悉法律、经济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在逐步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使常委会委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大工作上。
第六,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建设。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要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同时要看到,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等状况的制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第四篇: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级法本19班董勤生摘要: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认真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探讨今后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国家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和选择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体现真正的广泛的民主,最便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13亿人民管理国家,不可能都进行直接管理,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组织形式。
这个组织形式就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同时对于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有明确的划分,使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能够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
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可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又可以使各项工作有效地进行。
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的根本目标相同,只是分工不同、职责不同。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及时决策,避免牵扯,兼取民主和效率两者之所长。
民主、效率兼收,一直是人类社会长期争取而又难以达到的目标。
我国人大运作的特点是集体讨论决定问题。
有关国家的重大事项,由国家权力机关充分审议,按照法定程序,集体作出决定;而在具体执行上则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国家形态的民主集中制度,还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的原则,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制度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
根据我国国情,我们不采取联邦制,更不采取邦联制,而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护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5.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特别是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我国宪法确认的。
我们党除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来实施对国家(推荐打开..)和社会的领导。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同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1、国家选举制度向民主化方向迈出重要步伐。
1979年以来,通过对我国民主选举的伟大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次修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使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迈出了四大步:一是规范了提名权。
选举代表,按照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不但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而且选民或代表十人以上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二是规范了代表名额。
主要表现在:适当减少代表名额,特别是适时制止了地方人大代表名额膨胀的趋势,对代表名额进行规范;对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作了照顾性规定,体现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逐步缩小农村与城市每个代表所代表人口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