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信用评级报告声明为便于报告使用人正确理解和使用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出具的本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兹声明如下:一、大公及其评级分析师、评审人员与受评主体之间,除因本次评级事项构成的委托关系外,不存在其他影响评级客观、独立、公正的关联关系。
二、大公及评级分析师履行了实地调查和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本报告遵循了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
三、本报告的评级结论是大公依据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评级意见未因受评主体和其他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的不当影响而发生改变。
四、本报告引用的受评对象资料主要由受评主体提供,大公对该部分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暗示的陈述或担保。
五、本报告的分析及结论只能用于相关决策参考,不构成任何买入、持有、或卖出等投资建议。
六、本报告信用等级在本报告出具之日至本期融资券到期兑付日有效,在有效期限内,大公拥有跟踪评级、变更等级和公告等级变化的权利。
七、本报告版权属于大公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出售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且不得歪曲和篡改。
受评主体广铝集团前身广州市白云五金铝厂成立于1993年。
后经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截至2013年3月末,公司注册资本为2.80亿元,注册地址为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青云路55号,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为叶鹏智,其持股比例为90%,另外10%的股份由吴秋颜持有,二人系夫妻关系。
公司是以铝矿山开采、氧化铝生产、铝产品生产和销售及铝制幕墙工程安装于一体的集团企业。
截至2013年3月末,公司已形成年产能10万吨铝型材、40万平方米门窗幕墙、8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能力。
公司拥有9家全资下属子公司和9家控股子公司,6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广州市(3个)、佛山市、东莞市和贵阳市。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2013年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增长;预计未来1~2年,中国经济增长水平将阶段性放缓,但长期来看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1.8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2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同比增长8.3%。
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2013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为58,0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增速与2012年同期持平,比2012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30亿元,同比增长31.4%;第二产业投资24,635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投资32,527亿元,增长24.5%。
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24,254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采矿业投资1,338亿元,增长2.7%;制造业投资20,473亿元,增长1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443亿元,增长15.3%。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增长。
2013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2012年末加快1.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65.7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97.93万亿元。
2013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
预计未来1~2年,受外需疲弱、劳动力增长放缓和发展方式转变等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水平将呈现一个阶段性放缓的过程。
但长期来看,中国仍处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结构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转变,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行业及区域经济环境●铝型材铝产业链主要由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生产、铝材加工四个环节组成。
根据工件在变形过程中受力和变形方式不同,铝材加工可分为挤压、轧制、锻造、拉拔、旋压、成形加工及深度加工等,铝型材属于挤压材,铝型材行业是铝材加工行业的子行业。
我国铝型材行业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利润率逐步降低,但行业利润总额将持续增长近年来受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和下游行业需求的带动,我国铝材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材生产国。
我国铝型材行业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情况。
我国铝材企业目前平均产量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年产量超过20万吨的铝加工企业不足10家。
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工业用铝型材占比仅为30%左右,建筑型材占比70%,而北美工业用铝型材占比65%,建筑型材占比35%,我国铝材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
此外,铝型材行业低端产品同质化明显、产品附加值低、产量大且供过于求,竞争激烈;而中高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偏少,需求旺盛,结构性矛盾突出。
铝型材行业利润率逐步降低,但行业利润总额将持续增长。
随着行业总产能的快速攀升,我国铝型材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逐渐趋于平衡,行业整体利润率将逐步降低,尤其是建筑铝型材的利润率受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下降较大。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以及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落实,由此带来对铝型材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铝型材行业的利润总额将持续增长,但利润增长额将更多的向行业内少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中。
上游电解铝行业将继续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将缓解铝型材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赚取加工费的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化解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铝型材企业带来的成本风险铝型材行业大量使用的直接原材料为铝棒和铝锭,占铝型材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的80%~90%。
铝棒和铝锭是由电解铝浇铸而成,上游电解铝行业的价格波动对铝型材行业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目前电解铝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库存较高,未来一定时期电解铝行业将继续面临供大于求的压力,抑制电解铝价格上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铝型材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
此外,铝型材加工企业普遍的经营模式为根据订单采购原料、生产、销售,赚取加工费。
该种模式可以有效化解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带来的成本风险。
中国铝型材需求未来将持续增长,建筑铝型材需求市场受2010年以来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影响有所弱化中国铝型材需求未来将持续增长,目前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消费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国内快速增长的建筑及房地产业是铝型材最大的消费领域,从而带动建筑铝型材行业需求。
各类新建建筑对建筑铝型材的需求旺盛,城市保障性住房和新农村的大规模建设成为建筑铝型材的新增长点,为建筑铝型材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同时,旧有建筑更新、改造对建筑铝型材的需求较大。
中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未来将持续增长。
铝型材在工业领域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装备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等,2009年初国务院通过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汽车业、轻工业、装备制造业等均纳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列,下游产业的振兴必将为铝型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建筑铝型材的生产和销售会受到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影响,2010年以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规范房地产市场,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建筑铝型材需求市场。
此外,铝型材的销售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一季度由于受建设工期和春节影响,需求略有下降。
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为铝型材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竞争条件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为铝型材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国家先后出台《铝工业发展专项规划》、《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对行业的发展规划、发展重点、政策扶持等给予明确规定,尤其扶持环保节能型建筑型材和工业型材的发展。
铝型材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将控制铝型材加工行业投资规模,规范行业的无序竞争,为注重产品品质、节能降耗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条件。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产业调整政策,明确了新建铝加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并规定相关能耗、金属消耗指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幕墙建筑幕墙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幕墙市场景气程度明显下滑建筑幕墙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因此幕墙行业的发展状况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础建设投资规模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公共建筑和住宅的市场需求巨大,建筑幕墙行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宽,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幕墙市场景气程度明显下滑。
我国建筑幕墙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发展逐步走向规范、有序和理性,行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我国建筑幕墙行业起步晚,与其它传统行业相比,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对较小,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环境基本同国际接轨。
我国幕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由于幕墙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随着幕墙工程总量的不断增大,客户对建筑幕墙企业在技术、业绩、资金、管理等综合实力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市场逐步向大型骨干建筑幕墙企业集中,市场发展逐步走向规范、有序和理性,行业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幕墙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降低了幕墙巨头企业与小企业进行价格战的风险,保障了优秀企业的盈利能力。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劲;广州市居民生活逐步改善,珠三角的发展规划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广州市位于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是广东省省会、中国第三大城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在该规划中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定位为全国改革的“试验田”。
规划一方面鼓励探索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则努力将珠三角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广州市作为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将在未来几年实现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7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713.16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8,617.33亿元,增长11.1%。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1.63:34.78:63.5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5%、35.2%和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