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

萧峰形象论阿拉尔中学胡小波摘要:萧峰是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他武功盖世,才略非凡,人格高尚,情感美好。

然而,他流着契丹人的血,却喝着汉人的奶水长大,这就造就了他的悲剧命运。

萧峰虽是小说中虚构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却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作者所宣扬的思想和内涵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萧峰的美是一种绝世的、悲戚的、悲情的、悲壮的美。

关键词:萧峰武功智慧情感悲剧金庸是武侠小说界公认的大师。

他的武侠小说既是地摊上受读者青睐的读物,又是文学殿堂供人研究的经典文本。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有广泛的读者群,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能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益匪浅。

我读过他的几部作品,觉得最有韵味的就是《天龙八部》。

它是部小说,更似一部禅书,如露如电,一切如梦幻泡影。

金庸的小说中有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忠厚老实的郭靖,嗜酒如命的令狐冲,处处留情却最是痴心不悔的杨过等。

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曾无数次在这些英雄中筛选最令人心折的英雄,筛选出来的结果就是最具魅力的萧峰。

本文就从武功和智慧、情感世界以及悲剧命运三个方面来分析独具魅力的萧峰形象。

1、萧峰的武功和智慧萧峰自幼拜师于玄苦大师,修炼少林武功。

那少林武功乃天下武学正宗,少林派为武林泰山北斗,以此雄厚资本,配以萧峰天生异禀,他的武功高深我们可以想象。

后来他拜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汪剑通为师,又得“降龙十八掌”等高深武功,再加上常年奔波劳碌实战的历练,其武功可以数一数二了。

当然,在书中,我们可以这说:萧峰的内力肯定不是第一,比他内力高深的不下五人,如扫地僧等。

萧峰的武功招数精妙也不是第一,也有不少人的招数比他更为繁复和精妙,比如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等。

可他的武功却为天下第一。

武功天下第一,非以内力而论,非以招数而论,是以其运用之妙,以其神乎其技而论。

萧峰对武功的运用之妙,肯定地说:天下第一。

萧峰的武功几乎没有痕迹可见,似乎完全是萧峰自己的威力,什么招数到了他手中都变得厉害无比。

作者描写萧峰出招情况,也往往不提招式名称,总之这个人一举手、一投足,皆是无不如意、无不别具威力,能人所不能。

金庸在书中这样说的:“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授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

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

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

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我们可以看出,上文说的并不是萧峰的内力如何登峰造极,而是讲他对武功的运用之妙,当真是匪夷所思。

若把《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请出,他的武功也断难达到萧峰的地步。

从上述描写完全可以看出,萧峰虽然内力不是最深,招数亦不是最精,但他对武功的领悟力与运用之妙是任何人都无可匹敌的。

他的这一个特点,在金庸全部的作品中只其一人而已。

如此的武功,这样的英雄,实在令人心折神往。

当然,萧峰不仅武功高强,智慧也非同凡响。

首先,看他在平息丐帮叛乱中的体现。

叛首叫全冠清,外号“十方秀才”,为人足智多谋,武功高强,可他面对萧峰时,智谋、武功毫无用处。

书中描写道:“全冠清武功之强,殊不输于四大长老,岂不知一招也无法还手,便被扣住。

乔峰手上运气,内力从全冠清两处穴道中透将进去,循着经脉,直奔他膝关节的‘中委’、‘阳台’两穴。

他膝间酸软,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

诸帮众无不失色,人人骇惶,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萧峰察言辨色,料知此次叛乱,全冠清必是主谋,若不将他一举制住,祸乱非小,纵然平服叛徒,但一场自相残杀势所难免。

丐帮强敌当前,如何能自伤元气?眼见四周帮众除了大义分舵诸人之外,其余似乎都已受了全冠清的煽惑,争斗一起,那便难以收拾。

因此故意转身向四长老问话,乘着全冠清绝不防备之时,倒退扣他经脉。

萧峰素知全冠清能言恶辨,若有说话之机,煽动帮众,祸患难泯,此刻危机四伏,非得从权以断然手段处置不可。

他制住全冠清,让他垂首而跪,大声向张全祥道:“由你带路,引导大义分舵蒋舵主,去请传功、执法长老等诸位一同来此。

你好好听我号令行事,当可减轻你的罪责。

其余各人一齐就地坐下,不得擅自起立。

”这段话将萧峰这位英雄人物的智谋表现的淋漓尽致。

萧峰的智慧从他师从玄苦习武时就显出了,他的天资让少林方丈玄慈和汪帮主吃惊,所以后来汪剑通又收他做徒弟,就是看中了他的资质。

汪剑通老帮主立萧峰为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不是只看中了他的武功,更看中了他的谋略,深信他能使丐帮发扬光大。

这些也向我们说明萧峰智勇双全,精明过人!当然,武功高、智慧高不一定就是大侠。

而作者把萧峰塑造成一个高智慧、高武功的英雄人物,我想可能就是金庸先生本身的侠客梦。

为什么这么说呢?武侠的事要由文人来说,这多少有点滑稽。

文人和武侠,至少看起来是一对矛盾。

习武的少有文化,学文的难免孱弱。

有没有文士也会武呢?有,但不多,多数是手无缚鸡之力。

所以,武侠就成了文士的梦了。

可文士也是士,实际上,所谓“侠”,原本就是“士”,是“士”的一种——侠士。

而文士也是“士”的一种,他们有相同之处:为国效力。

只是“侠”得不到朝廷认可才成为行侠仗义的“侠士”,文士得不到朝廷的启用就变成百无一用的书呆子了,他不像“侠”可以行侠仗义,只能靠文笔做武侠梦。

在文士的骨子里也有行侠仗义的根源,包括为民请命,替人消灾,也包括“清理门户”,剪出士人中的败类,更包括为民族,为国家分忧解难。

为民族,为国家分忧解难的侠士才是真正的大侠。

因此,金庸先生作为文士,他就用笔墨来表达他的侠士梦。

金庸老先生之所以把萧峰的武功和智慧写得如此之高,不是光图热闹,估计是要完成他心中的侠客梦,用萧峰来寄托自己的为国效力而未果的情感。

我想这有可能源于他在1950年曾抱着一腔热血来北京谋求外交上的发展,但坐了一年的冷板凳这件事。

因此他在书中写萧峰时,在“勇”“智”这两方面对他格外眷顾,把萧峰写成是天生的英雄,从而用自己的智慧和一身的武功为国家、人民做了许多实事。

萧峰确实能称得上大侠,因此他具有无穷的人格魅力。

2、萧峰的情感世界萧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个人物,我认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光月霁日,义薄云天。

古人认为“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

但我认为,一个英雄除了勇敢机智之外,还应该包括胸襟气度,果敢节操,他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宽广的胸怀,当然还要有卓越的才能,这几个方面萧峰都具备了。

书中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有一段话,最能表现萧峰的人格境界。

那就是:慕容博要与萧峰父子谈一笔“交易”,用他的命,换萧峰侵宋,说得萧远山都有些动心了,然而萧峰却不答应。

他说“杀母之仇,岂可当做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

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接下来一段话说:“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

”上面这段话,是萧峰的高尚精神境界的体现。

少林寺无名老僧也夸他“宅心仁善,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具有高尚精神的大侠萧峰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金庸在塑造萧峰这个人物的时候,很注意人物性格上的复杂性,比如萧峰有的地方很聪明,他在处理帮务,谋划策略,用兵打仗便显得很精明的一面。

有些方面又显得大手大脚,十分粗豪。

他对感情的反应就未免有些迟钝。

金庸似乎有意将他写成一个在情感上不解风月的人,但又不是那种完全意义上的感情冷血动物。

他只是感知的比较晚,反应比较慢,了解比较浅而已。

但萧峰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绝对是深沉弘阔的,他一旦明了阿朱对他的一片真情,就把一个伟大男人的爱,一个真正男子汉大丈夫英雄豪杰的爱全给了阿朱。

所以尽管后来阿紫对他芳心可可,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那么早年在洛阳百花会上,他对天姿国色的康敏视而不见,并非他天生对女色反感,而是他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在政治上,在事业上,在江湖上的风风雨雨上。

其实以萧峰的性格和志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谈恋爱的人,所以他在感情上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作为一代武侠大师的萧峰,在看待情感上显现了一种旷世的绝美。

因为自己失手错杀了心爱的阿朱,便当场发下毒誓:永远不会再爱除了阿朱的第二人。

萧峰也最终坚守了自己的诺言,即使很多时候阿朱的妹妹阿紫对他表现出了超过正常的姐夫情感,即使大辽皇帝对着众多部下,亲自劝说萧峰接纳阿紫,萧峰也没有动心。

萧峰与阿朱的情感,可以说是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之上,完全没有太多的世俗的因素。

萧峰生前最快乐的事,就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牧马,过平凡人的、正常的生活。

即使在故事的最后,当西夏公主招驸马,宫女再一次试问萧峰最快乐的时光和最爱的人时,他依然面带愁容地说:“我一生最快乐的事是和阿朱一起在塞外牧马,最心爱的人就是阿朱。

”这样的回答让我们汗颜,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像萧峰一样如此执著专一地对待感情者能有几人,能够一生只爱一人者又有多少?这就是萧峰,这就是萧峰的情感世界,他像一座矗立在冥冥黑暗中的闪烁着微弱光芒的灯塔一样,成了站立在“世界边缘”的一尊旷世绝美的雕塑!萧峰对爱情的忠贞令我动容。

阿朱虽然是一个丫头,但她的真心令萧峰感动,而阿朱对萧峰的深情厚意时常溢于言表,特别是阿朱见到萧峰时那种爱慕的神情就知道他们之间肯定有故事发生。

阿朱的柔情和萧峰的豪迈在大家眼里看来确实是天作之合、十分般配。

可就是他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时常让我思索,我觉得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但爱情不等同于生活,生活也会如此的甜蜜吗?我觉得他们只是处于感情的热恋期,以至于阿朱死在心爱的萧峰手里后,萧峰依然对她恋恋不忘并发誓终身不再娶,也许是失去的东西是最美好的原因,萧峰再厉害也避免不了如此的俗套。

对于萧峰来说,一掌击毙一个弱女子的事实来说,幸亏是自己的爱人,否则,以他的性格无论如何也会当场自毙其身或废掉自身武功来以此谢罪。

所幸的是自己的爱人,从人情上来说,他最多的是懊恼,对自己的痛恨,所以发出“终身不娶”的誓言,可见用情之深。

没用自毙或自废武功来谢罪,关键是自己还有许多未完成的愿望,此时去死想必也不是爱人阿朱想看到的。

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当时的情形以及他们二位当时的处境,尽管萧峰不理会也不嫌弃阿朱的丫环身份,但是他们后来能走到一起吗?以阿朱的性格只是一个和平时期的居家小女人,面对萧峰所处的大风大浪,她能是一位称职的家庭主妇吗?萧峰毕生奔走于战斗和纷争之间,可以说居无定所,身边如何可以容下一个女人,不可否认,女人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成为男人的绊脚石,一心寻仇的萧峰更不能被任何的外界因素所分心,当然更包括儿女私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