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何园

何园

何园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舸所造,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

清同治年间,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占地14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

园主将西方建筑特色带回了文明古国,并吸收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又广泛使用新材料,使该园吸取众家园林之经验而有所出新。

园主何芷舟刀,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

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

据史称,“片石山房在花园巷,一名双槐园,歙人吴家龙别业,今粤人吴辉谟修葺之。

园以湖石胜。

”(清《江都县续志》卷十二)又据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载: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湫以方池。

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

石扬州何园涛是我国明末杰出的大画家,曾旅居扬州,死后葬于扬州蜀冈。

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

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

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不愧为清末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品。

何园的范围并不甚大,然其布局宽敞而不局促,从游览的角度上讲,变动观为静观,极负层次感,比较以前的园林而言,有很大的提高。

何园的总体布局分为东、西两部分。

这里还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也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编辑本段建筑特点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

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扬州何园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

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1-2]编辑本段园林组成何园共分三部分,南部为住宅部分,前后共三进,第一进为楠木大厅,二、三进为二层楼房,每进皆为七扬州何园开间。

园的北部为花园,分东西两部分。

一入东部,即感到构园者之身手不凡。

一般构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

可此处一无山二无水,但是当走进园时,先见辅景,南面是一畦牡丹芍药圃,北面湖石贴壁山林,那山林皆为太湖石堆就,紧贴着墙壁,又高过墙头,山林沿北壁逶迤西去,折向东壁,再西折向北,直通回廊复道,共有60余米,好似一石头屏嶂,不仅将墙外诸多低矮民宅遮掩,而贴壁山林本身时起时伏。

在东北接踵处的峰巅,有问月亭点缀其间,假山的与曲洞、石室、山房皆能上下沟通,给人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深远意境。

水的安排更为奇巧,何园为旱园,旱园的通常做法是挖一水塘,点缀些山石,沾点水气而已。

而何园构园者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在进园处贴壁山林前,是一湾曲水,池旁湖石或如峭壁凌空,或如矶石俯瞰,池内碧水中游鱼怡然,山上葛藤倒悬,更有山色楼台倩影映水。

前园的牡丹厅旁安排船厅,看着这船形的厅堂,人们仿佛已到湖边,再看厅下,以鹅卵石和小瓦铺成水的波浪纹,起伏有致,似见波光粼粼,似听裂岸涛声,游人抬头看那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会有种在湖滨漫步,舫内荡浆,定会惊叹构园者能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使“无山却有山情,无水而有水意。

”如果说东园是何园的序幕,那么到西园时才看到何园的主体。

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道廊的逶迤曲折,山石的深遽空灵,在江南园林中确是独树一帜。

西园楼台极富层次,低层有池中的水亭;中层有蝴蝶厅、桂花厅、望月楼;高层有山石凌空。

主体建筑蝴蝶厅是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崇楼杰阁的歇山顶四角昂翘,如蝴蝶振翅起舞。

一个个厅堂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木壁上雕刻历代名碑字画,如东坡的竹、韩琦的竹、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

漫步其间犹如看书画展览和美术工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工,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更值得称道的是园内许多地方以花窗作为分隔,既可引进外景,又可泄出内景,自然加深了园林的层次,增加了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变化,使各景之间的相互呼应、相互因借中创造出更美的景色画面和游览情趣来。

巧妙地引导游人沿着游廊游园,将静观的欣赏变为动观的游览。

西园的山峰是全园的最高处,主峰以太湖石堆就,造园者在湖池旁采用点石之法,绕湖池一周,高低借落,曲折有致地以湖石围岸,大水亭旁又以湖石构成的曲桥与亭阁相通,而在西南角则堆石成峰,有险壁,有悬崖,有奇峰,有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

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连,碧水贯穿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凉。

在这构山极为适宜,因此处是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即为园外,而游赏者看着高耸的山石,丰富的层次,定会产生“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

”之感。

[3]编辑本段何园点评何园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园林。

何园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能让人仰望的就是何园的“片石山房”了。

中国当代古建园林专家童寯、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何园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

罗哲文先生还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

[4]编辑本段环境全园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

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

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

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

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

楼旁与复道廊相连,并与假山贯串分隔,廊壁间有漏窗可互见两面的景色。

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

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

何园中的水心亭(有人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

《红楼梦》等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

“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

”串楼是何园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

串楼复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断。

串楼长400余米,绕园一周。

在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回廊墙壁石碑上嵌有古人的诗句。

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

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

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

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

船厅东北,用湖石贴着高高的围墙叠成假山。

山脚一湾清池,山上有石磴可登。

沿着山势起伏,山顶有一亭翼然,可以歇足,可以俯察仰视。

过亭循山西行,拾级可以登楼。

楼也贴墙而建,楼上为“半月台”,晚间可于此地观月,白天在这里俯看园景,也与在地面平视趣味不同。

“半月台”一旁即复道廊,一条走廊用墙一分为二,楼上楼下均可绕过隔墙进入园子西部。

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

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

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

何园里还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三处位于西园。

“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

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

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

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

“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

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

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

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称为“天下第一山”,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

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编辑本段景点牡丹厅进入何园的东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

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牡丹厅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

贴壁假山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

如果把封火墙比作一张宣纸,那贴壁假山就是一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还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遐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