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清光绪九年(1883),由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辞官归隐后建造。
何园占地面积14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300多平方米,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中西合璧,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压轴之作。
何园一改我国私家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把住宅建筑融入叠石理水的花园之中,力求人居环境的最大美化,被我国文史专家罗哲文先生亲题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20岁即走上仕途,后由户部郎中调往湖北任督粮道、盐法道,步入红顶商人的行列。
光绪2年(1876)迁任湖北汉黄德道员,同时兼任江汉关监督,当时汉口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港口(后来新中国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就建在了武汉),但主要业务却由取得鸦片战争胜利的英国人把持。
几年后,秉持“舒啸”之志,又有万贯家财的大清道台拂袖而去,以“奉母”为由辞官归隐,这时的何芷舠才刚刚四十九岁。
光绪九年(1883),50岁的何芷舠一边“下海”经营盐票,一边买下“片石山房”和“双槐园”旧址建造豪宅,取名“寄啸山庄”,前方满月门上石额“寄啸山庄”就出自原主人的亲笔。
“寄啸”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
而扬州人因园主人姓何,并且祖上连续几代都是受封一品供奉的豪门,习惯上都把这里叫做何家花园或何园,现为国家4A级景点。
何园大体分为东园、西园、园居、片石山房和祠堂五个部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东园部分。
东园入口是一座玉带小桥,不仅玲珑可爱,还使全园充满水意。
何园的三个花园全部有真水,这可能和主人的名字有很大关系,“芷舠”,就是装满香草的小船,有水,才能船行千里。
东园中央的点石是一峰太湖石,太湖石是我国著名的花园观赏石,中国历史上号称写得最好的“论文”就是写太湖石的。
说“写得最好”,是因为“论文”只有四个字,还全部押韵:“皱、瘦、透、漏”,作者:金章宗完颜璟。
后来还有人加“秀”加“丑”的,那是抄了“论文”,加的尾巴。
太湖石的“皱”是指表面的皱纹,它代表着沧桑,代表着阅历;“瘦”是指骨骼分明,清瘦有精神;“透”是指有孔透视,灵动可爱;“漏”是内部孔窍通透,大化有灵。
我国最好的一块太湖石是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孔窍完全通透,下面三十六个孔点香,上面七十二个孔冒烟,叫作“三十六路诸侯,七十二路烽烟”,国宝。
所以太湖石常常孤石成峰,用作点景。
点石的北面是太湖石贴壁假山。
大户人家的外围墙都很高,不高没有气派,也不安全。
但高高的围墙也会挡住视线,让人拘谨。
于是,对高墙进行装饰的贴壁假山在中国私家园林中便得到普遍运用,形成墙是一幅画,画是一面墙,“人在园中走,身在画中游”的仙境效果。
成熟的贴壁假山在园林中也称作云梯假山,云梯假山依墙而建,上设通道,既是风景点,也是修身养性的寄情之地。
东园的这组立体山水画全长达60多米,登临其间,山道掩映,或接天浴风,或临池观月,假山上的两个风景亭一个叫接风,一个叫近月,为风月无边的仙境花园点题。
太湖石点石的南面是日本晚樱,每年四月,花儿总是灿若云霞。
傍边花坛里则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这是名花,也是何园的园花,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来,你都会看到她盛开的芳容。
当然,这样永恒的芳容不会在地上,只能在天上,请大家向西屋山墙的顶上看,上面是砖雕“凤吹牡丹”,花纹有疏有密,枝叶有正有反,仿佛春风吹送;凤凰线条流畅,造型丰满,正欲衔花飞去。
“凤吹牡丹”是晚清扬州砖雕中的精品,牡丹厅也因此得名。
在东园所有的建筑群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
厅似船形,汉白玉砌为船舷,四壁玻璃通透无碍,人在厅中,犹如置身甲板。
厅外地面以瓦片、鹅卵石铺成水波纹,给人以粼粼水意。
而环顾四周,竟无一滴真水,船厅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旱园水意的经典之作。
船厅的题款叫“桴海轩”,桴海典出《论语》:“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
何园主人一生与船有着紧密联系,何家祖居安徽古“雷池”,因三面临水而改叫望江。
主人为民为官为商,几乎天天和船打交道,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船为家”点出了主人有水就有我家的豪迈情怀。
船厅是当年家中聚会时女宾的活动场所,中国古典文学中总是把水和女性联系在一起,发展到《红楼梦》,贾宝玉就直接说“女人是水做的”了。
所以船厅的建筑语言兔耳梁、四层窗都以偶数为特征,船外东槐西桐,槐喻“怀子”,桐喻“童子”,特指男孩,加上船厅围栏上雕刻的海棠花,到处是香火旺盛、子孙满堂的兴旺景象。
为让游客能在游程中更好的体验船厅“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的园林意境,“桴海轩”已恢复为游客喝茶、听曲、赏景的接待客厅。
船厅周边的铺地,分别是“松鹤延年”的“寿”、“如意莲子”的“福”,“九鹿藏松”的“禄”,都是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
船厅大量运用当时最时尚的西洋建筑材料——玻璃,以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作装璜和点化,处处表现出“洋为中用”,“以我为主”的爱国情结。
汉白玉船舷的做法,说明主人曾“玉带围腰”,而丹顶鹤则暗示着主人恩受一品的待遇。
船厅外西壁墙上有宋代苏东坡的传世作品——《海市帖》,东坡的书法位列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之首,《海市帖》不仅和更大的水有关,还和更为广阔的天空有关,当我们发现《海市帖》的高度明显低于中国其它庭院石刻镶嵌高度的时候,我们绝不会奇怪作品的文笔张力和胸有海天的情感张力对家中一个个少年儿童的影响。
《海市帖》和船厅的北边,是园主何芷舠的长公子何声灏的读书楼。
但登楼却没有楼梯,只有假山的弯曲山道,登其楼,马上就能感觉到主人将治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嵌入山道每一个台阶的良苦用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何声灏以二甲第六名的身份荣登光绪十六年(1890)的恩科榜,步祖父何俊的后尘,被皇帝钦点翰林,成就了一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
科举考试是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开始的,到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结束,历时整整1300年。
清代科考分为三级,在本省的乡试,中了称为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中举后到京城参加的会试,考中后叫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最高等级的是殿试,考中的称为天子门生: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生,三甲赐同进士出生。
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何声灏中的是二甲第六名。
走进何声灏的读书楼,里面陈设简朴,家训、书几、试卷、捷报,象征着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何家先后出现了祖孙两翰林、兄弟两博士、父女两画家、姐弟两院士······他们的故事,分别陈列在园居玉绣楼的史料陈列馆里。
离开读书楼,从回廊向南,就进入了西园,西园是何园精心打造的山水空间,三面廊道,一面翠岗,山拥水抱中名木参天,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
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灵活性的建筑形式,中国最有名的长廊是全长700多米的颐和园长廊,而何园的复道回廊总长度是它的两倍,达1500余米。
和颐和园的湖廊不同,何园是楼廊,楼廊之妙不在于长,而在于曲,复道回廊犹如彩虹飞落,环绕何家五大楼宇(玉绣楼、怡萱楼、蝴蝶楼、读书楼、跑马楼)。
日出月落,廊道两边的透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使园与宅、中与西、闹与静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当我们站在廊上东西两园之间,东园、西园就象蝴蝶的两个翅膀伸展左右,这里形成一个风道,真是明月有约,清风无价。
再看东园是山,西园是水,清人赵之谦“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的名句仿佛为此而写,何园坐享“天下第一廊”的美誉。
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是名叫方壶的水心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之用。
这座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巧妙地运用水面和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共鸣的效果。
水心亭周边白墙黛瓦朱栏,透过墙面上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后花园和住宅楼互为借景,画面丰富多变。
从西园内向外看,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建筑,既不会有穿帮的画面,又有很好的庭院背景,成为摄影留念的好地方,电影《红楼梦》,电视剧《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上错花轿嫁对郎》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场景。
我们在这里也自由活动一下,大家拍些照片作纪念。
拍完照我们看看身后的蝴蝶厅,蝴蝶厅是过去家里男宾宴请时的活动场所,因厅角昂翘,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故称“蝴蝶厅”。
蝴蝶厅内有一张大团桌,最早为何家人回何园所用,现在也对外作为“何家菜”宴会的餐桌使用。
中堂案几上,东边上首放的是青花瓶,西边下首放的是石屏,取谐音“平平安安”;中间再放一块石头,叫“一世(石)平安”;当中如果放的是钟乳石,叫“终生平安”;当西洋的机械摆钟传到中国的时候,就代替了钟乳石,每一次它“铛铛”敲响的时候,“终生平安”由静态转为动态,由无声发展到了有声,中国文化总是在与时俱进。
我们蝴蝶厅念旧似的放着石头,不过,这不是普通的石头,它是钟乳石,一块有名字的钟乳石,叫“袈裟”,象吗?中国私家园林中,都有这样可以举办大型宴会的场所,它和现在到饭店办酒不一样,过去豪门都是在家里办酒席的,外面的酒店是贩夫走卒落脚的地方。
宴会厅一般设在后花园,楼房居多,建楼是因为礼仪的需要,楼上是长辈,楼下是晚辈。
当老爷过生日的时候,老爷应该坐楼上还是楼下呢?当然是坐在楼下了,因为家族当中,常会有辈份高的长辈,那就请他们上楼,如果老爷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时候,主人作为晚辈就要让出中间的位置,这一路让下去就到了边上了。
所以,所有的长辈都在楼上,和小孩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楼下才是正式的寿庆场面。
蝴蝶厅楼上的板壁刻有很多名碑字画,如苏东坡的兰、郑板桥的竹、唐寅的花鸟、刘罗锅的字,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
一般来说,过去大户人家在宴会厅里面都是设木刻的书画,真迹的绢本画是不适宜挂在宴会厅里的。
宴会厅是喝酒的地方,主人总是很大方,很热情的劝酒,客人要是喝高了,酒到性酣,情致就上来了,加上参加宴会的都是名人、文人,兴致之下提起笔来在绢本画上添加几笔就拦不住了,所以宴会厅内是不会挂绢本画的,都是用木刻。
在何府私房菜里有一道菜叫“别境怡萱”,因为园主人辞官是以侍奉老母为由辞官的,当年园里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老母亲摆寿宴的时候,“别境怡萱”是老太太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怡是快乐的意思,萱草在中国古代指母亲。
萱草就是金针菜、黄花菜;别是“鳖”。
“别境怡萱”也就是金针菜炖甲鱼。
在蝴蝶厅的右边是桂花厅,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都有,其中有14棵是当年保存下来的百年老桂。
桂花厅是家中少年读书的地方,种植桂花意为“书香门第”。
“桂花飘香”的扁额是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的手书,他是光绪年间的知名人物。
桂花一直就和读书人能够“蟾宫折桂”有关系,桂花飘香也象征了家里的后代能够子孙发达。
桂花林后看到的湖石假山是全园的最高处,建园时山上种植了两株古时仅供皇陵、寺院、宫苑种植的白皮松,非常珍贵。
湖石假山临水而,古树参天,大有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对面复廊墙壁上还有王羲之的《十七贴》、颜真卿的《三表真迹》等石刻文物,对书法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走过去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