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医学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21
病原学检查: RT-PCR法检测HAV RNA ELISA法检测HAV抗原 免疫电镜法检测病毒颗粒
学习交流PPT
22
四、防治原则 一般性预防:
卫生宣传、保护水源
毛蚶
加强粪便管理、搞好饮食卫生 特异性预防
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学习交流PPT
23
一病人纳差乏力5天。眼巩膜黄染。肝
区有叩痛。肝功能异常。抗 HAVIgM(+),HBsAg(-),HBeAg(-),抗 HBcIgM(-),抗HBcIgG弱(+),抗HBe(-),抗 HBs(+),抗HCV(-)。
属于“干接吻”。 ❖ 相互拥抱。没有实质性接触。
学习交流PPT
4
对于HBV,我们可能会思考……
❖ 跳舞。手拉手的动作不足以构成传播。
❖ 共同游戏、旅游。只是一般的接触。大 自然界的环境,绝不是传播HBV的场所。
❖ 同室居住。HBV不能在空气中存活和复 制。HBV不会从呼吸道侵人人体,即使 喷嚏,或咳嗽,都不能构成感染。
学习交流PPT
13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甲型肝炎
世界性急性传染病
占病毒性肝炎的50%
年发病数超过200万
1973年Feinstone首次从病人粪便中发现HAV
学习交流PPT
14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球形,无包膜,+ssRNA 衣壳蛋白:
讨论:
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学习交流PPT
24
一26岁女性患者,恶心、呕吐3天。尿黄 1天。职业为饭店服务员,嗜烟酒。无输 血或静脉用毒品史,但近半年来有多个 性伙伴。查体:体温38℃,眼球巩膜黄 染,肝大肋下3cm。抗HAVIgM(-), HBsAg(+),抗HBcIgM(+),HBeAg(+),抗 HBe(-),抗 HBs(-),抗HCV(-)。 讨论: 1. 最可能的诊断?依据何在? 2. 可能的感染途径?
2
思考:
❖ 肝炎病毒仅仅引起肝炎吗? ❖ 有些病毒也引起肝炎,为何不在此列? ❖ 临床上常用于检验指标的理论基础? ❖ 通过肝炎病毒的学习,对理解免疫学知
识的实际应用有帮助吗?
学习交流PPT
3
对于HBV,我们可能会思考……
和乙肝带毒者在一起是否就要被传染? ❖ 一起就餐。消化道不适合HBV的生存。 ❖ 相互握手。注意洗手,就更不成问题了。 ❖ 礼仪性接吻。礼仪性接吻不沾染唾液,
学习交流PPT
6
西方医学认识了黄疸性肝炎,但没有认 识到病原体的问题。
1965年国外学者Blumberg等在2名多次接 受输血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发现一种异常 抗体,能与一名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的 抗原起反应,这是一种性质不明的抗原, 因来源于澳大利亚土著人,Blumberg把它 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 也就是后来的HBsAg。直到1969年才明确这 种抗原与乙型肝炎有关。
学习交流PPT
7
1970年Dane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后来把这种乙 型肝炎病毒颗粒称为Dane颗粒。1986年 将其列入嗜肝DNA病毒科。再后来又搞 清楚乙肝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由此可见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人类经过 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学习交流T
8
病毒性肝炎
世界性传染病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广泛 发病率较高
学习交流PPT
12
一病人纳差乏力5天。眼巩膜黄染。肝
区有叩痛。肝功能异常。抗 HAVIgM(+),HBsAg(-),HBeAg(-),抗 HBcIgM(-),抗HBcIgG弱(+),抗HBe(-),抗 HBs(+),抗HCV(-)。
讨论:
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 2.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
学习交流PPT
9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
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肝肿大 肝功能损害 黄疸
学习交流PPT
10
与肝脏炎症有关的病毒
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 EB病毒(EBV) 黄热病毒
学习交流PPT
11
肝炎病毒的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 肝炎相关病毒(HGV、TTV)
病毒学
肝炎病毒
学习交流PPT
1
掌握:
❖ 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
教
成、抵抗力;传播途径。其他各型 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与致病性。
学 熟悉:
目 ❖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HBV与原
标 发性肝癌的关系, 微生物学检查和防
治原则。其他各型肝炎病毒的微生物
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了解:
❖ 乙型肝炎病毒的学习交基流PPT 因结构、基因变异
VP1、VP2、VP3,含中和抗原决定簇 VP4--小分子多肽,作用和功能不清楚
HAV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
学习交流PPT
15
(二)抵抗力
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耐酸 耐热:100℃ 5 min可使之灭活 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 天至数月
学习交流PPT
1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密切接触 易感对象:儿童和青少年 感染类型:多数呈隐性感染 潜伏期:15~50 d(平均30 d)
❖ 同一单位上课或上班。这也是很安全的,
不会传播乙肝。
学习交流PPT
5
病毒性肝炎很可能是一个古老的病种。 早在汉代,当时的名医张仲景就对黄疸进 行了分类,并认识到该病具有传染性。
西方医学可能是1883年最早记录乙型肝 炎的知识。当时为了预防天花,德国一家 造船厂对工人接种了由人淋巴结制备的牛 痘疫苗,注射后人群中有不少人出现了黄 疸,这很可能是通过血源途径感染的急性 黄疸性乙型肝炎。
学习交流PPT
17
HAV(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等)
口咽部、唾液腺
致
病
肠黏膜或局部淋巴结
过
病毒血症
程
肝脏(靶器官)
在肝细胞增殖缓慢 直接作用弱
病理性免疫应答 主要
肝细胞变性、坏死(急性肝炎)
学习交流PPT
18
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肝脾肿大、 黄疸、 转氨酶升高、 血胆红素升高、 恶心、呕吐、 食欲减退、 发热
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
学习交流PPT
19
免疫力持久 特异性体液免疫: HAV IgM:在感染早期出现 HAV IgG:在急性期后期或恢复期早期 出现,对再感染有免疫保护作用。
学习交流PPT
20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HAV-IgM检测:早期、近期感染快速 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 染史、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或流行病 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