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型肝炎PPT课件

乙型肝炎PPT课件


免疫清除期
慢乙肝 HBsAg(+)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AST +++ 肝活检 +++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再活动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慢性乙型肝炎
主要内容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技术 HBV-DNA与临床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
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
常为主,部分病例呈现黄疸。
一、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HBV 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病毒颗粒: ①大球形颗粒(Dane):完整的病毒颗粒,含量最少 包膜:HBsAg,糖蛋白,脂质
• 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 HBV DNA仍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携带者
慢性HBV携带(耐受)
慢性
HBV
感染
慢性 乙型肝炎 隐匿性 慢性乙肝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非活动性HBsAg携带 HBeAg(+) 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 HBeAg(-)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HBsAg(-),HBV DNA(+) 代偿期 失代偿期 分为活动期/静止期
HBV基因组结构,1979年
• 根据 HBV 全基因序列差异 ≥ 8% 或 S 区基因序列差异 ≥ 4% ,目 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型是
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DNA很少或缺乏。
为什么要检测HBV-DNA?
“大三阳”、“小三阳”、 “ 携带者”等免疫学指标反应的 是机体的免疫反应状态,不能反应体内病毒复制水平与感染程 度。血清学指标 ( - ) 不能排除 HBV 感染。因此,要准确知道
核心:DNA,DNA聚合酶,HBcAg
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②小球形颗粒: 仅HBsAg ,无核酸,无感染性,含量最多 ③管形颗粒:仅HBsAg ,无核酸,无感染性 HBV抵抗力很强,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
15年。
电镜下HBV颗粒
HBV病毒结构示意图
二、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
- 另 约 2 0 % 隐 匿 性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除 HBV DNA 阳 性 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 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HBsAg和HBeAg均阳性而HBV DNA阴性?
●干扰素或拉米夫定等治疗后病毒复制受抑制。 ●PCR所用引物相应的DNA序列发生突变,此引物与突变 DNA不能配对结合。 ● 病 毒 DNA 整 合 于 宿 主 肝 细 胞 染 色 体 而 血 中 游 离 HBV
•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 HBsAg阳性率 为9.09%,总感染率为57.6%(包括既往感染和现症感 染)。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 率分别为4.51%和9.51%。
• 男性高于女性,有家庭聚集现象,婴幼儿感染多见。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趋于稳 定,预后良好 非保护性抗体,曾感染,病情趋于稳定。HBcAb-IgM提示 HBV处于复制状态 主要存在于感染的肝细胞核心,血循环中游离的极少。 与HBV DNA呈正相关,HBV复制及强感染性的指标。
四、分子生物学标记
1.HBV-DNA: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中,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
三、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HBcAg
是 HBV 感染的主要标志, 2-12 周出现。只有抗原性,无传 染性。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保护性抗体,曾感染或免疫
HBV 复制及强感染性的指标,仅见于 HBsAg 阳性患者, HBeAg阳性标本HBV DNA检出率90%左右,两者有着良好 的相关性
ALT正常
(一)携带者
大三阳或小三阳, HBV DNA为阳性或阴性,但 1 年内连续 随访 3 次以上 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 异常 (二) 慢性乙型肝炎
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阳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 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三)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 血 清 HBsAg 阴 性 , 但 血 清 和 ( 或 ) 肝 组 织 中 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 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
自然史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 5-10%
HBV感染 25-30% 婴幼儿期
慢性乙肝
5年 12-25%
பைடு நூலகம்
肝硬化
5年 6-15%
肝癌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9/14/2018 1
• 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 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 HCV、HDV或HIV感染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 化发生率要高于 HBeAg 阴性者
•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 HCC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 、 合 并 HCV 或 HDV 感 染 、 持 续 肝 脏 炎 症 、 持 续 HBeAg阳性及HBV DNA持续高水平等
发病机制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免疫耐受
HBV携带者 HBsAg(+)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的直接标志。 2. HBV-DNA多聚酶:位于核心部位,血清中HBV-DNA多聚 酶活力是判断病毒复制、传染性高低的指标之一。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破损 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 一般不会传染 HBV ;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 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婴幼儿是获得HBV感 染的最危险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