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

“双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

通过参加新课标培训,我知道了本次课程标准最新修订活动中,课程目标的最大变化是“双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

“双基变四基”就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添加“基本思想” 和“基本活动经验”,即希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除了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了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基本活动经验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真正的知识是来源于感性经验的,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经验,简单枯燥的讲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要。

所以现在的数学课越来越注重加入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数学经验。

直接的活动经验可以通过诸如购买物品、搭配衣服等活动获得;而间接的经验可以在构建数学模型中所获得,如构建鸡兔同笼、顺水行舟等数学模型;思考的活动经验需要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获得数学经验。

因此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双能”变“四能”即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

因此,我认为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要比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要难得多。

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材料信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思维,激发其好奇心和发现欲,造成其认知冲突,从而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

2、互动交流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新课程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如在三年级“整理与复习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对知识进行梳理,并互相交流、评价、沟通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这样打破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提问,在操作实践、问题讨论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示范引领,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

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 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 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只有接受挑战和考验,才能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稳步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