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黏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黏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在泊氏公式中, 重力加速度 g 视为一个常数, 但 实际上, 重力加速度 g 在不同地点实际值是不相同 的, 会带来微小误差, 测黏度时, v 修正为 v=ctg 用/gn- B/t。在实际工作中, 二等标准黏度计和工作黏度计 因精度要求不高, 可不进行修正。对于一等标准黏 度计, 可选择标定地和使用地在同一地点, 就可以避 免产生误差。
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物质黏度时, 有诸多因素 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就几项重要因素进行探讨, 找出消除误差的办法, 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温度的影响
物质的热胀冷缩人们都很熟悉, 是一种物理现 象, 是由于温度不同引起物质密度改变所致。温度 对流体物质黏度有直接影响, 所有的黏度值都是针 对某一温度下的黏度值, 如果未作温度标示, 这样的 黏度值是毫无意义的。由于温度对黏度影响很大, 温度对石油产品的黏度影响更为显著, 但温度对黏 度的影响误差却很好消除, 即黏度测量要在实验室 进行, 可根据季节在 20~35℃的环境下任选一点作 为检定温度( 但黏度计的检定温度必须与标准液的 定值温度相同) 。实验室温度与检定温度相差不应 大于±2℃, 维持实验室稳定的要求温度是黏度测量 的重要实验室条件。
残液的影响
在一定的测定时间 t 内, 测定球内的液体不可 能完全流尽, 标准液与被测液都会在测定球内留有 残液, 但残液体积却不一定完全抵消, 因为标准液与 被测液黏度有区别, 在同一时间内, 留有的残液量就 会有所不同, 对于同一黏度计, △V 与流动时间成反 比, 与液体的黏度成正比, 残液造成的残留误差要在 误差分析时作为系统误差进行计算。
实际工作中, 人为因素应通过规范的试验操作, 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避免误差的产生。提高实验室 的实验条件, 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对于不可避免的测 量误差, 要在处理测量数据时进行测量结果修正。
本文编辑: 黄永场
收稿日期: 2008- 02- 24
54
TECHNOLOGY S UP ERVIS ION IN P ETROLEUM INDUS TRY
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用 V 型黏度计进行测量时, 如果测量人员对 充液量掌握不准, 从而引起液压高度的改变, 造成误 差。以平氏黏度计为例, 当下端斜向侧管时 h 减小, 当下端斜向主管时 h 增高, 所以泊氏公式为 v=ct( 1± △h/h) 。在测量黏度时, 应使粘度计的毛细管与地面 垂直。
使用 V 型黏度计测量黏度时, 若充液不准确, 会引起液压高度的改变, 进而产生测量误差; 使用乌 氏黏度计测量黏度时, 因测定球和毛细管中的液体 与下储器中的液体隔开, 所以黏度测量值不受充液 量的影响。
表面张力的影响
对于与玻璃润湿的液体,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会有毛细现象产生,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使得上球 液面产生一个附加压强, 使流动减慢, 下球液面产生 一个附加压强使流动加快, 但黏度计上下球的平均
有效半径相等, 或者标准液与被检液的液体表面张 力系数 σ、液体密度 业技术监督·2008 年 46 月
黏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朱丽娟
辽河油田公司 质量安全环保处质量科 ( 辽宁 盘锦 124010)
黏度的测量按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绝对测量 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是直接测量黏度公式中各物 理量来求黏度值, 不易测量, 一般不采用。相对测量 是通过与已知黏度的标准物质在同一黏度计中比较 来测量被测物质黏度的方法, 便于操作, 一般黏度测 量均采用相对测量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