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施工测量方案

铁路施工测量方案

铁路施工测量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站前工程ALTJ-4标施工测量方案(DK103+~DK118+)编制:江松涛审核:刘伟中铁十一局安六铁路ALTJ-4标项目经理部新建铁路安顺至六盘水线施工测量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名称:安六铁路施工合同段: ALTJ-4 标编号:目录一、工程概况.工程概况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站前工程ALTJ-4标段起讫里程为DK103+~DK118+,正线长度,其中单线大中桥3座,双线大桥4座,四线大桥1座,双线特大桥4座。

双线隧道6座,总延长5622m。

区间正线路基。

车站3个(六盘水东、水城站、六盘水站)。

制存梁场1处(六盘水东梁场,负责本标段箱梁制架及3标段茨冲二号隧道出口端至观音山大桥台尾的箱梁制架)。

六盘水站、水城站改扩建和水大支线改建。

.施工测量内容1)对建设单位交桩控制点CPI点和CPII点平面坐标和高程进行复测。

2)在CPI点和CPII点基础上进行加密点测量。

3)施工拆迁征地边线测量放样、红线内路基地形测量及断面测量。

4)路基边线放样、路肩放样,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及测5)量复核。

6)涵洞和中小桥施工测量放样和复核。

7)桥梁桥墩及基础(承台和桩位)、桥台帽(支座垫石)、中线等的施工测量放样和复核。

8)隧道的联系测量,包括进洞定向测量、高程传递测量;9)隧道洞内施工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衬砌断面;10)隧道贯通测量;11)车站征地边线和车站配套建筑施工测量放样、测量复核;12)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施工过程测量放样测量复核。

13)其他大临工程和过渡性工程等施工测量放样任务。

14)竣工测量的全部任务。

二、施工测量技术规范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7)《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8)《精密工程控制测量交桩复测成果报告》9)《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成果报告》10)工程设计施工图。

三、施工测量精度技术指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测量作业质量和进度要求,做好施工测量过程中放样定位,保证施工测量任务完成。

严格按照施工测量技术依据作业,以保障施工测量精度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及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

、CPII、施工控制网的复测方法和精度与原测相同,CPI、CPII和施工控制网均采用GPS测量方法施测,GPS测量的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如、所示。

CPI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CPII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与CPI联测构成附合网。

施工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就近联测CPI或者CPII控制点,且联测的CPI或CPII的距离一般不大于2KM。

表1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表2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方法和精度与原测相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施工复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检测相邻线路水准基点间的高差,测量等级为二等水准。

水准测量的精度及限差如所示。

表3水准测量精度(mm)注:表中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Ri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km,小于1km 时按1km计。

n为测段水准测量测站数,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施工测量精度3.3.1路基施工测量精度相邻桩位误差限差≤±5cm,路肩宽与设计值限差≥0cm、≤10cm,路肩横坡误差限差≤%,高程限差≤2cm。

框构桥、涵洞几何中心与线路中心距离偏差≤2cm,框构桥、涵洞线路中心坐标限差≤2cm。

边桩误差偏差≤10cm,档土墙、护坡等工程结构尺寸、基底及顶部高程误差限差≤5cm。

侧沟深度和宽度与设计值误差限差≤5cm,路堤护道平台宽与设计值误差限差≤10cm。

3.3.2涵洞、框构桥施工测量精度框构桥、涵洞几何中心点坐标限差≤2cm,框构桥、涵洞模板尺寸限差≤4cm,高程限差≤3cm。

3.3.3桥梁施工测量精度桥墩及基础(承台和桩基)、桥台几何中心与线路中心距离偏差≤10mm,桥墩及基础(承台和桩基)、桥台线路中心坐标限差≤10mm,桥墩各跨的纵向累积误差控制在±10nmm(n为跨数)。

承台几何中心点坐标限差≤10mm,承台模板尺寸限差≤40mm,高程限差≤30mm。

墩身几何中心坐标限差≤10mm,墩身模板限差≤20mm,高程限差≤30mm,模板在同一高程线上限差≤10mm。

桥台几何中心坐标限差≤10mm,桥台帽尺寸≤10mm,坐标限差≤10mm。

钻(挖)孔灌注桩埋设护筒桩位中心允许偏差≤50mm。

项目偏差(mm)墩台纵横向中心距设计中心的距离±20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程限差4支承垫石顶面高程0—10四、测量组织机构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项目指挥部设专职测量队长一名,全面管理管段内的测量工作;分部设测量主管,负责分部管段内的测量管理工作;各架子队技术负责人负责相应管段的测量管理工作,架子队的测量工作在分部测量主管的指导下工作。

.测量仪器设备各分部测量仪器由专人负责并固定司镜人(仪器保管负责人),负责人应妥善保管和使用仪器,建立和维护测量仪器台帐(如下表所示),按期检验,保持仪器良好状态。

测量仪器台帐五、施工测量.施工测量作业流程施工测量作业过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测量作业流程图.施工测量放样准备1) 详细查阅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并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尺寸、交桩资料数据以及控制点成果数据,计算施工测量所需要的放样数据。

若有施工设计图变更时必须以书面变更通知单为依据进行重新计算施工测量所需要的放样数据。

所有放样点数据必须由一人计算、另一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现场施工测量放样点数据。

采用软件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2) 施工测量放样过程起算依据是工程已有的CPI点和CPII点平面与高程控制复测成果资料及加密控制点测量成果数据。

3) 根据不同施工任务和不同路段施工条件及不同的施工工序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测量仪器和放样方法。

4) 选择与放样精度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各项误差的检查与校正。

5) 输入到仪器内存模块中的控制点及样点坐标数据文件,经百分之百的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6) 编制放样记录手簿,内容包括:工程部位、放样日期、观测、记录及检查人员姓名、放样所使用控制点名称、坐标和高程、设计图纸编号、放样数据、放样过程的实测资料以及所使用的仪器型号及编号等。

.施工测量放样1) 施工测量人员根据现场部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设站方法及施工测量放样方法,以满足该施工部位的测量质量要求。

2) 施工测量放样过程中,前站人员设测量班长和质量检查员,后站人员设仪器观测员和记录员。

3) 测量班长负责与作业队协调,组织班组的测量工作。

4) 质量检查员负责本班组的质量检查。

5) 仪器观测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操作,根据施工设计图进行测设及测定。

.施工测量复核和资料移交1) 分部架子队施工测量放样点数据必须经分部测量队复核后无误后方可作为现场施工放样数据。

2) 架子队现场放样施工测量放样数据必须经过现场有条件的校核,即现场放样点点位相对尺寸必须与设计尺寸对比校核。

确认无误后报分部测队进行复核,或放样过程中同步报分部测量队进行同步复核。

3) 分部测量队复核无误后填写放样报验单和施工测量数据,经分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放样点数据移交分部工管部,现场放样点点位移交再施工员。

4) 报验资料一式四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各1份)。

.施工测量作业方法在施工测量放样中,常用的测量作业方法如下:直接测坐标法1) 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方位角)。

2) 观测员测量放样点的坐标,根据测点和拟放样点坐标计算坐标偏差值并报给司镜员移动量。

3) 司镜员根据报给的坐标移动量移动棱镜,观测员再次测量放样点坐标。

4) 重复过程2,3过程,直到ΔX,ΔY小于放样限差,然后进行标定。

5)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6) 重复2~5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7)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8)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9) 填写放样报验单和施工测量数据,经分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复核确认无误后,移交现场施工员。

10) 直接测坐标法精度评定公式::测量点位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对中误差。

:观测误差。

极坐标法1) 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方位角)。

2) 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仪器自动计算)。

3) 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4) 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5) 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6) 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坐标和高程,与理定点位。

7)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8) 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9)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0)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1) 填写放样报验单和施工测量数据,经分部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现场测量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复核确认无误后,移交现场施工员。

12) 极坐标法直接测坐标法精度评定公式相同,同样能满足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

直角坐标法施工场地上或施工断面上的一些主要结构特征点被测设出以后,且被测设出这些主要结构特征点形成了一个彼此垂直的轴线或建筑物的方格网,就根据已知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方向线进行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