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相关内容及处罚标准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相关内容及处罚标准
4.2应急预案及演练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四十九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
2.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一次)。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注:当年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视同开展了检测工作)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一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011年12月31日以后申请立项的建设项目未落实“在同时”审批事项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1号)第三十四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停建、关闭。
3.3劳动合同订立与变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3.劳动者防护
3.1职业健康监护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的要求,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到具备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落实检查评价报告的有关要求,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劳动者。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应当安装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一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四十九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
1.3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三十四条及《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9号)第十九条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2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
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相关资料;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到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保障职业病诊断、治疗及鉴定费用。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一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一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3.5教育培训
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相关培训,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未按规定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的;建设项目的选址、生产规模、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防护设施发生重大变更时,未对变更内容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重新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并办理有关手续,进行施工的;需要试运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试运行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1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四十九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
1.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十一条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12项制度:1、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9、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工作场依据及标准
1.职业卫生管理
1.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危害严重或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其他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其他劳动者不足100人的,配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四十九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
2.工作场所管理
2.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用人单位要及时、如实向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条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8号)第十四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2.3基本布局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四十八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2.4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一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2.5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维护保养
职业病防护设施(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辐射等设施和事故通风装置)配备齐全。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一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3.4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人体的影响途径以及现场生产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点,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劳动者正确佩戴使用。
2011年12月31日以前立项、正在实施或已投入使用、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且未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建设项目,未开展现状评价的,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五十一条,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2.2职业卫生“三同时”和现状评价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1号)的规定和《关于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批事项的通知》(粤安监职卫〔2012〕28号)的有关要求,2011年12月31日以后申请立项的建设项目应当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2011年12月31日以前立项、正在实施或已投入使用、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且未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建设项目,要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四十八条规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3.6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为从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
由社保部门按相关规定处理。
4.应急管理
4.1工作场所应急、报警设施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