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圣陶先生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
的结构非常清晰。
全文从爬山虎的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三
方面介绍爬山虎。
叶老先写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
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而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又按“脚的样子”、“怎
么爬”以及“脚的变化”每段一个主题,分三段进行了细致精准的描写。
在每
个主题中又渗透观察方法,比如“今年我注意了”中的“注意”、“如果你仔
细看”中的“仔细”,还有最后一段的“不几天”、“后来”、“逐渐”这些
词语,都在传递作者的观察方法,告诉孩子们观察要专注、要仔细、要长时间、有顺序且有重点加上联想,这样方能了解事物的秘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虎、茎、柄”等生字,正确读写“一顺儿、均匀、重叠、空隙”
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爬山
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画生字词,搜集爬山虎的图片和作者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仔细听:“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
密密两相傍。
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松松爬高墙!
2.谁猜出来啦?(板书:爬山虎)
3.爬山虎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就是——爬墙。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叶圣陶,一起去揭开了爬山虎爬墙的秘密。
(板书:的脚)
4.读题质疑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
正音:叶柄(后鼻音)
理解:均匀(1)找近义词:平均
(2)联系上下文:指叶子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书写:隙(左窄右宽,上面的“小”不出钩)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快速默读
师:生字词学完了,我们回到课文中,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课文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特点和怎样爬墙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四、品读课文,感悟方法
1.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爬山虎喜欢生长在哪里。
2.指名回答(教师完成简笔画)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关键词句。
(教师完成简笔画)
4.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颜色形态
5.谁来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刚长出来嫩红——长大了嫩绿)
6.爬山虎叶子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集体交流:
“叶尖一顺儿朝下”这说明叶子生长方向——一致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不留一点空隙”说明叶子——密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写出了爬山虎叶子动态的美。
7.同学们,爬山虎叶子的这些特点是一次观察就能发现的吗?是的,作者
经过多次观察才能写得这么细致。
8.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很多同学都禁不住赞叹,爬山虎的叶子多美呀,同学们一起美美的读读这一段。
9.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谁来读读课文第3段。
作者分别写了爬山虎脚的哪些特点?(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10.(画简笔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脚的形状
是(六七根细丝)就像——对,蜗牛的触角。
这些细丝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11.瞧,作者不仅观察得仔细,而且抓住特点,准确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也应该学习作者这种抓特点的方法。
爬山虎
的脚如此纤弱,又是如何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作业:
1、抄写词语和课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2、结合课后资料袋的观察方法,观察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