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选读复习学案

史记选读复习学案

东 平 高 级 中 学 高 三 年 级 学 案班级: 姓名: 组号:训 练 案一、训练目标:回忆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

【基础知识巩固】《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 ) (2)召有司案.图(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其势必..不敢留君 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请指示..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古义:________________ (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古义:________________(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卑鄙下贱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负秦贪,负.其强(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2)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 乃使.其从者衣褐( )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 ) (2)乃使其从者衣.褐( )(3)左右欲刃.相如()(4)乃前.曰()(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6)怒发上.冲冠()(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而相如廷.叱之()(9)宁许以负.秦曲()(10)秦王恐其破.璧()(11)毕礼而归.之()(12)完.璧归赵()(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君乃亡赵走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遂与秦王会渑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致.食客三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子与魏王博.__________________(3)赵寇至,且.入界__________________(4)侯生摄.弊衣冠__________________(5)愿枉.车骑过.之__________________(6)微.察公子__________________(7)乃谢.客就车__________________(8)遍赞.宾客__________________(9)公子往数请.之__________________(10)让.魏公子__________________(11)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__________________(12)公子勉.之矣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直上载公子上坐__________________(2)俾倪__________________(3)辞决而行__________________(4)北乡自刭__________________3.请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属于那种活用现象,并分别作出解释。

A._____________词作_____________词仁而下.士_____________留军壁.邺_____________如姬资.之三年_____________朱亥袖.四十斤铁椎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词作_____________词不敢以其高贵骄.士_____________臣修身洁.行数十年_____________公子从车骑,虚.左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词的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_____________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_____________侯生乃屏.人间语_____________却.秦存赵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作状语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皆谦而礼.交之_____________【课内语段精读】(一)阅读“秦王斋五日后,……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一段,完成练习。

1.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不如因而厚遇之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2.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就:于是C.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唯:表希望的语气。

3.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③赵立奉璧来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⑤卒廷见相如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4.选出句式与其它名句不同一项(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使归赵C.相如至,谓秦王曰D.不如因而厚遇之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乃设九宾礼于廷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C. 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D.拜送书于庭6.下列各句加下划线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A.大王必欲急臣B.臣请完璧归赵C.毕礼而归之D.于是相如前进缶7.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A.足智多谋,勇敢坚强。

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

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8.翻译: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二)阅读“完璧归赵”语段,回答问题: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相同的一项()A.春风不度玉门关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舍相如广成传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左右欲刃相如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完璧归赵B.宁许以负秦曲C.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毕礼而归之4.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④决负约不偿城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明年复攻赵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诸侯⑦此人力士⑧谁可使者⑨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A. ①⑦/②⑥⑨/③⑤/④⑩/⑧B. ①⑦/②⑨/③⑤/④⑥⑩/⑧C. ①②⑦/⑥⑨/③⑤/④⑩/⑧D. ①②⑦/③⑤⑥⑨/④⑧⑩6.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7、这一部分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他大智大勇。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

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

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

D、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

8.翻译: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三)阅读“渑池之会”,完成下面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克B. 明年,复攻赵明年:今年的下一年C. 请奉盆缶秦王奉:献D.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高兴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④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⑥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④⑤⑥D. ①③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部分的写作做到了详略分明,具体地说就是渑池会的背景、结果写得简略,能够表现廉、蔺二人特别是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部分详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