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学案

气象灾害主备人:许占雷张改审核人:毛洪珍张桂英孙晓英时间:2012-3 编号:10【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和治理措施;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3.分析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在我国的分布、灾情特点和形成原因;4.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习重、难点】1.中国旱灾、寒潮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气象灾害灾情特点。

【自主学习】一、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 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B. 促使空气上升及凝结致雨。

2、台风的结构台风的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和三部分。

台风中心就是台风眼。

外围大风区的风速;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

3、台风发生的时间: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多发于。

4、台风的分布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

是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

5、台风主要的危害有: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台风主要的危害有:①;②;③。

6、中国的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7、防灾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与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二、干旱1、干旱:干旱是因而造成、的一种现象。

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2、旱灾的特点:、、的特点。

3、旱灾的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中国的旱灾-------我国发生、、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不同区域,旱灾的特点不尽相同:①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②华北地区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③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④华南地区。

⑤西南地区。

(3)旱涝关系①旱灾和涝灾在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②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旱灾灾情严重:旱灾导致的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5、预防措施:○a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农业生产,改进生产方式,培育抗旱品种。

三、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

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时,就爆发寒潮。

3、中国的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和,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3)路径: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

南北走向的山脉:。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生频次高,地区最多,次之,再次为,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等;南方主要表现为。

4、寒潮的危害:○a农业生产方面:秋末暴发的寒潮和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冻害;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

○b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

5、利:○a有助于地球表面高低纬度的热量交换。

○b带来了雨雪,有助于缓解旱情。

○c带来的低温能有效地杀死病虫害。

○d能带来风力资源。

6、防灾措施:发布准确的寒潮预报和警报,采取防寒措施。

四、沙尘暴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的总称;是指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①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五、中国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等,其中和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

(1)自然原因:①;②;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自主测评】(2006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A.35° B.25° C.20° D.15°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A.① B.② C.③ D.④3、图示四个区域中()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回答4~5题。

4、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 气旋、冷锋B. 气旋、暖锋C. 反气旋、暖锋D. 反气旋、冷锋5、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②③①(2005年高考广东卷)自然灾害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深入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回答6~8题。

6、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 )A.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7、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灾害是( )①热带气旋(台风) ②寒潮③咸潮④赤潮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8、2004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

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9、2011年2月24日讯中央气象台预计,从昨天开始到30日,我国大部地区将先后受到寒潮天气影响。

图14为本次寒潮活动期间的天气预报图。

(1)根据图14中信息,分析此次寒潮对A、B两区域农业分别造成哪些危害。

(6分)(2)此次寒潮天气对c地农业有何有利影响(4分)10、2011年4月3日,新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北疆大部地区出现了1~3mm的降水(雨、雪),沿天山一带降水量有5~8 mm,石河子13.5mm、乌鲁木齐10.3mm;南疆盆地等部分地区则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局地出现沙尘暴。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雪灾明显大于北疆大部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大风降温天气过后,北疆伊犁河谷和沿天山一带还需防范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4分)(2)分析南疆盆地等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或沙尘暴天气的原因。

(6分)11、(10分)(山东省威海市2010届高三二模)图19是2010年3月25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降水丰富的云贵高原冬半年经常有旱害发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灾害的自然原因。

(4分)(2)自然灾害成因机制上的规律性的突出表现是现象。

这次50年一遇的旱灾可能对西南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6分)12、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其主要源地是;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 ___ ____(至少写出3个);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8分)(2)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月,尤以月最多,其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支:;从图中看出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3)台风主要的危害表现为_________,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

(4)据图判断图中的A地是否受台风或寒潮的影响(5)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13、(2010年中山模拟)《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亿亩耕地受灾,几乎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

(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基本因素是和。

(4分)(2)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简单分析。

(2分)夏季风强弱变率:(大或小)降水空间分布:(均匀或不均)(3)从位置上,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科学地监测分析此次旱情需利用的技术为GIS和。

(6分)(4)你认为,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5)图中②自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列举该区域特色农业形式。

(4分)(6)③地所在区域能源丰富,请列举两种新能源__________,____ __。

并简单解释其中一种成因。

(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