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儿童入学后必须以()为主导。
A.学习B.游戏C.体育D.文艺【答案】 A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人际关系的影响C.后进生的感受D.学生听课效果【答案】 B3、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答案】 C4、态度与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答案】 C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B.需要C.性格D.气质【答案】 C6、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答案】 C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答案】 A8、学校德育中的核心部分是( )A.德行的教育B.思想的教育C.政治的教育D.心理健康的教育【答案】 C9、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答案】 A1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 D11、我国古代第一次将“教”与“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教育”一词的著作是()A.《孟子.尽心上》B.《荀子》C.《论语》D.《中庸》【答案】 A12、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桑代克C.柯尔伯格D.戴尔【答案】 C13、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实践属性D.现实属性【答案】 A14、超重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的()A.3-4倍B.2-3倍C.6-7倍D.4-5倍E.5-6倍【答案】 A15、一般来说。
我国学校招生与始业的时间安排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C16、人类道德发展有一定顺序,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加以培养的,提出这一道德发展理论的是()A.皮亚杰B.班杜拉C.奥苏伯尔D.柯尔伯格【答案】 D1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答案】 B18、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制D.个别教学【答案】 C19、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答案】 D20、从规划到例子的学习实践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B.发现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答案】 D21、下列课外活动中,能引发学生积极性的是( )A.体育比赛B.科普讲座C.专家报告D.班会【答案】 A22、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答案】 C23、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的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A.卢梭B.康德C.夸美纽斯D.洛克【答案】 B24、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 D25、食品安全标准是A.可以强制执行的标准B.强制执行的标准C.可以推荐执行的标准D.强制或者推荐执行的标准E.推荐执行的标准【答案】 B26、下列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B.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C.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D.按照本国历史进行文化选择【答案】 D27、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B.弗洛伊德C.华生D.威尔逊【答案】 C28、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答案】 C29、在古印度,被剥夺了受教育权的种姓是( )。
A.僧侣祭司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答案】 D30、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
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答案】 B31、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斯宾塞【答案】 A3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学生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B.90%C.75%D.50%【答案】 D33、某学校采用性格量表来测量学生,分别在一年的3月、8月、12月测量,其结果基本相当,测验结果如此相同,说明其()A.信度高B.效度高C.区分度高D.平衡度高【答案】 A34、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氛围属于A.积极的B.消极的C.对抗的D.不能确定【答案】 B35、在古印度,被剥夺了受教育权的种姓是( )。
A.僧侣祭司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答案】 D36、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答案】 C37、心理咨询技术是咨询师为达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的形式为()A.倾听与共情B.提问与表达C.采集信息与交流D.语言与非语言E.倾听与交流【答案】 D38、下列关于小学生教育具体任务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师无需培养学生学习的正确姿势B.教师暂时无需培养学生自我意识C.要培养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D.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可以等他们长大后在培养。
【答案】 C3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作好辅导【答案】 B40、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于( )。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19世纪初D.20世纪末【答案】 A多选题(共20题)1、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相对功利水平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答案】 ABC2、下列能力属于智力范畴的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答案】 ABCD3、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策略有()A.消退策略B.疃示策略C.直接纠正策略D.惩罚E.交往【答案】 ABCD4、下列表述中体现了制度化教育特点的是()A.非正规教育的概念B.非学校化的观念C.按年龄分级D.具有层次结构【答案】 CD5、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构成的。
A.认知B.气质C.情感D.行为【答案】 ACD6、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策略有()A.消退策略B.疃示策略C.直接纠正策略D.惩罚E.交往【答案】 ABCD7、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A.思想品德课B.其他学科教学C.班会D.课外活动E.学校例会【答案】 AB8、良好教学环境的育人功能有()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陶冶功能D.激励功能E.诊断功能【答案】 ABC9、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有()A.导向B.甄别C.评价D.激励【答案】 ACD10、练习曲线规律包括( )。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总趋势是进步E.有时出现暂时退步【答案】 ABCD11、客观题包括以下哪些题型?()A.选择题B.完形填空C.匹配D.是非题【答案】 ABCD1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答案】 ACD13、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B.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C.人们的教育理想D.教育实践经验【答案】 ABC14、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相对功利水平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答案】 ABC15、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确实评估目标B.搜集有关的资料C.描述并分析资料D.形成价值判断E.作出决定【答案】 ABCD16、“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指的是()A.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B.学科的知识逻辑C.课堂的组织顺序D.学生的认知顺序E.课堂教学的进行【答案】 ABD1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提早自立原则E.无歧视原则【答案】 ABC18、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人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答案】 ABCD1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
A.内发论B.动机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ACD20、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
A.常模参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答案】 AD大题(共10题)一、李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老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答案】六、案例分析(1)李明将学习成绩归因于运气,这种归因是不正确的。
这种归因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容易让人产生怨天尤人的心态,自己不付出足够的努力,学习的动机减弱,学习行为减少,最终学习成绩下降。
(2)正确的归因应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比如自身的努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
如此,他的学习动机能够增强,学习行为会增加并且更有效。
(3)归因理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