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小学教育第二章小学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A.1904年B.1905年C.1906年D.1907年2.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A.4年B.6年C.2年D.5年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B.秦代C.唐代D.明代4.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但当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A.初等教育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普及基础教育C.平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D.普及教育普及义务教育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章小学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A.1904年B.1905年C.1906年D.1907年2.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A.4年B.6年C.2年D.5年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B.秦代C.唐代D.明代4.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但当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A.初等教育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普及基础教育C.平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D.普及教育普及义务教育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

A.六三学制B.弹性学制C.交叉学制D.五四学制E.九年一贯制2.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

A.导向的功能B.调控的功能C.评价的功能D.选择的功能E.制约的功能3.教育目的是()。

A.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B.教育行动的先导C.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D.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本质需求E.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三、填空题1.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叫__________。

2.1985年,中央关于人才培养的“四有、两爱、两精神”,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__________。

3.《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

4.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小学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改革?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什么?4.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1.世界各国为什么要推行义务教育?有什么意义?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2.B解析:1919年,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午,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

3.A解析: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小学。

4.D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区别。

5.C解析:略。

6.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基础教育;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B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B解析: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多项选择题1.ADE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或“九年一贯制”。

2.ABCD解析:教育目的有导向、调控、评价和选择的功能。

3.BCE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行动的先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是我们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三、填空题1.义务教育2.有文化科学精神3.地方负责分级管理4.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简答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的小学教育从各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着重开展的工作有:(1)普及小学教育。

从1986 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即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社队办学相结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

(2)学制改革试验。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小学原来的六年(4—2)制学制进行压缩,开始五年一贯制的试行与推广,以后又形成了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的局面。

(3)教学改革试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算术等学科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的试验。

2.(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培养的人是在德、智、体、美、老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小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4.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对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

而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及年限的延长,又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2)义务教育即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水平的提高。

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2.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纽成,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