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搅拌站质量控制规程

搅拌站质量控制规程

一、为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公司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保证混凝土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本规程。

二、贯彻和坚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成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高本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观念,激发公司提高质量成本意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公司以质量成本求生存,图发展的自觉性,不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三、严格执行国家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混凝土的试配工作,抓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 ,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 , 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预控水平;四、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五、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健全质量体系,把现代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密切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合理制定各项内部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符合技术质量标准,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六、认真贯彻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和质量否决权,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七、各分站、各部门要结合《质量手册》,监督检查,催促各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规定。

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最优化。

确保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预防或者控制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以及及时根据原材料的质量水平调整生产配合比。

合用于原材料进厂验收的全过程,并作为原材料采购及生产配合比调整的依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抽检。

1、总经理室负责原材料的采购领导工作;2、中心实验室和站属实验室负责进厂材料的检测工作;3、采购部和站属材料组负责原材料购进的预约及购进的具体工作,确保原材料的质与量两方面均满足生产要求;4、站属实验室负责各站原材料检验、验收、指导生产,中心实验室对区域原材料抽样监督检验、验收、评价、指导应用。

材料供应商必须定期提供具有CMA 资质的检验报告(混凝土工程所需要的全套检验项目,甚至包括放射性检验、环境安全性评价、碱、氯离子含量等) ,并复印件留各站资料室,原件存放在中心实验室存档。

各站属试验室对进厂所有原材料必须建立相应检测台帐,由站属试验室负责,定期报送中心试验室存档,并由中心实验室负责检查与考核。

中心试验室对各分站抽检原材料必须建立相应检测台账,由中心试验室主任负责,并由中心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检查与考核。

①各站材料堆场、罐或者缸等处,必须有明显的材料标识,并由各站属材料组负责,材料取样由各站属实验室负责。

②原材料进厂抽样必须具备代表性,多点取样,水泥、矿粉、煤灰必须密封保管;③样品必须做惟一性的标识,标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a、样品名称;b、样品的型号规格;c、样品的品牌或者生产厂家;d、取样的日期及时间;e、取样人签名。

进厂的原材料抽样检验数据必须按规定记录相应的表格内,每次检验结果必须交站属实验室主任签名审批,同时每天站属试验室主任必须熟知检验结果,并结合检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生产配比。

生产过程原材料质量抽检由各站根据进料、质量、生产情况具体确定,下述各原材料除符合以上各国家规范和标准的基本质量要求之外,还应符合公司内控指标和材料合同指标要求。

①水泥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各项规定的要求。

抽样频率:不同品牌、品种、规格、产地的水泥分别抽样,每400 吨至少取样一次,不足400 吨也应取样一次,不同编号至少抽样一次;主要检验项目: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胶砂强度、酸不溶物、安定性(必要时)。

由各分站对每次进厂水泥抽样并送中心实验室检验,并在中心实验室建立相应质量台帐,检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各分站。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须对每次进厂水泥进行外加剂适应性检验(净浆流动度法——见附件1,或者外加剂掺量曲线——Marsh 筒法),并建立相应的台帐,由中心实验室抽检与考核。

①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中各项质量规定要求(固含量、比重、PH)。

②站属实验室必须对每次进厂外加剂进行抽样,检测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净浆流动度法),比重,PH 值及固含量,并建立相应台帐,由中心实验室抽检与考核。

①砂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建造用砂》GB/T14684-2001 或者《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报告》JGJ52-92 中各项质量指标要求。

② 各站属实验室每日必须做生产用砂的含水率(三次以上,并时常根据具体气候条件进行估测,记录备案,以指导生产用水的控制),细度模数(级配筛分)、含泥量(目测及检测相结合),并建立相应台帐;对每日用砂给出相应的搭配比例,砂率调整书面指引。

对使用咸水砂的分站,需增加氯离子检测并列入台帐中。

对使用人工砂的分站,需增加亚甲蓝试验。

堆积密度、泥块含量可根据砂源变化情况定期检测 (每周1~2 次)。

①碎石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建造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或者《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者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中各项质量要求,主要检验项目:含泥量、级配、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堆积密度。

其中站属实验室负责含泥量、级配、瓜米石掺量(最密切堆积) 检测,中心实验室(或者有条件的分站)负责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堆积密度等检测。

②各站属实验室对每日用石必须有含泥量或者石粉含量的检测记录(目测与检测相结合),每周必需做级配试验以及瓜米石最佳掺量试验(最密切堆积法)1~2 次,并建立相应台帐。

①煤灰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和《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 146-90 中各项质量指标要求。

②各站属实验室必需对每车进厂粉煤灰使用取样杆分层取样;观察不同取样点颜色和细度差异,并检测细度、PH、外加剂适应性(净浆流动度法);③活性系数、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游离氧化钙含量等由站属实验室抽样并送中心试验室检验。

①矿渣粉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0 中各项质量要求;②站属试验室对进厂矿渣粉进行抽样、留样并检测细度(0.045mm 筛余);③活性指数和比表面积送中心试验室检验,按S95 标准收货,其中7 天活性指数≥75%,28 天活性指数>95% (公司内控指标大于100%)。

混凝土拌和用水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若使用非自来水时,必须对生产用水进行混凝土试配试验,证明对混凝土性能无不利影响,且混凝土28 天强度达到自来水拌制的基准样强度的90%以上才可以使用。

对天然江、河水进行试验评价后使用,对部份污水,必须进行处理并通过试验证明不损坏混凝土性能时才可使用。

场地清洁及搅拌车洗车用水最好循环使用,若因水源紧张确实需要用于生产,必需经沉淀、酸化处理后才干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

各站属实验室负责评定并指导生产,中心实验室负责抽检。

砂、石、粉煤灰进厂时,站属实验室必须作出初步检验评价(含外观检查),并要求按质分别存放,存放应有标识,避免混杂。

坚持“先检验,按质搭配(或者预均化) ,后使用”的原则。

站属实验室负责监督落实,并具有最终的材料进厂质量否决权。

评价结果将作为考核采购部门月度考核、材料分类使用(或者预均化)以及生产配比调整的依据。

中心试验室对各分站原材料抽检检验结果及时反馈回各分站,并对区域采购的原材料作出整体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采购部门月度考核、生产指导、进一步采购计划的依据。

材料堆场入库或者入缸必须遵照按质存放、分类使用的原则,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物料入库转库管理制度”。

各种材料堆场、原材料储库必需标识清晰、规范、齐全。

水泥、粉煤灰、矿渣、外加剂储罐材料泵送入口要求上锁,钥匙由专人(材料员)负责管理。

(1)站属实验室对进厂原材料的检验中发现其质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或者公司内控标准、采购文件、采购合同的规定要求时,应做好记录,可行时进行隔离,做好标识和通知站属材料组。

(2)中心试验室抽检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其质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或者公司内控标准、采购文件、采购合同的规定要求时,应做好记录,即将反馈回各分站,并上报中心试验室主任和负责人。

(3)站属材料组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即将通知供方,要求其迅速整改。

情况严重的应住手该供方供货。

(4)对于可隔离的原材料不合格品,由站属材料组和实验室及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评审,视其对混凝土产品的影响程度,作出让步接收或者拒收的处理,报站经理批准后,由站属材料组通知供方。

(5)对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品,不能直接投入生产,应由站属实验室提出降级处理或者与其他合格品搭配使用的方案,避免用于重要工程结构部位,并上报中心试验室备案。

(5)站属实验室室应对搭配后的结果重新取样检验或者采取其他可行的方式进行验证,确认满足规定的要求时,才允许投入生产。

(6)对住手供货的供方要求其在期限内进行整改,并提供整改资料,达到要求时才允许其重新供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强对其供货的抽样检验频次。

(7)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可上报中心实验室进行仲裁。

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出厂砼质量满足设计与供货合同的要求,不断提高出厂砼的稳定性,以满足客户提出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强度要求。

合用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抽检。

1、各站属试验室主任负责抽检工作安排及监督,以及数据整理分析,中心实验室负责监督与管理。

2、各站属试验员负责抽样工作具体实施,中心实验室负责抽查。

根据GB14902-2003 《预拌混凝土》标准,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按以下要求抽检:1、用于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搅拌地点(即搅拌站内)抽取。

2、每一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要用量的1.5 倍,且不宜小于0.02m3。

3、混凝土检测的试样,其取样频率和组批条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重大重要工程、重要结构部位,无论方量多少,头车必须取样检测和易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站属试验室主管反映,以便及时调整生产配比。

(2)用于强度检测的度样,每100m3 同一强度等级,140 mm 以上(包括140 mm) 坍落度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且一个工作班生产的混凝土不足100 m3 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

(3)当在同一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m3 时,每200m3 强度检测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天检测混凝土坍落度经损失和凝结时间不得少于 2 次,。

(5)每次混凝土取样,必须认真检测坍落度、和易性、施工性能,并把检测结果及时向当班试验员或者主管反映,以便及时的进行调整。

(6)以上取样记录结果必必需记录,并存档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