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德育案例

幼儿德育案例

幼儿德育案例德育案例德育案例:大家一起玩(小班)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

XXX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XXX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XXX,我们一起玩滚球吧!”XXX小朋友同意了。

可是当XXX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XXX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XXX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

这时老师对XXX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诚诚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过了几天,诚诚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

这时天天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诚诚借球玩,可是诚诚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

天天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

诚诚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天天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

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诚诚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

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XXX小朋友家隔壁有个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

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第一,通过扳谈要求家长增强对本人孩子的头脑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得空的世界里,他总要履历人凡间的风风雨雨,我想第一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

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构成的。

在家里要通过家长本人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末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

家长这时候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本人的错误。

在家里不管有甚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

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他人玩,就要他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他人的,而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窥察和模仿来进修的。

因此在平时的行为中,我们会经常按照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进修。

同时我们也无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诚诚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XXX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

做为老师,对诚诚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康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气。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康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研究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

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

为了让XXX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1培养他自觉的分享行为,学会与他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康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甘愿答应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德育案例:暖暖的被窝(中一班)实录:已是入冬时分的天气有点冷,故在午睡时我要求孩子们盖好自己的被子。

我一一巡视了孩子们的盖被情况,生怕他们着凉了。

当我走到XXX身边时,才发现孩子的被子还没有换,孩子身上只盖了一条薄被子,依稀可见毯子下因受凉而弓缩着的身体。

瞅着一旁睡在热乎乎的被窝中的同伴,XXX哭了,因自己爸爸妈妈的疏忽而泣……孩子没有厚被子盖,我自然想到其他没来园孩子的被子,于是加快了走向空床的步子……“老师,我把被子分一半给XXX盖吧!”我转头见说话的是睡XXX一旁的XXX,突然想到上午她不小心把XXX的手夹痛了而闹不愉快的情景。

“这小子真够朋友的!”我被孩子的这一举动打动,心想:这岂不是培养孩子关爱情感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呀!想到这儿就冲着一旁的XXX说:“怎么盖呢?”只见孩子横着摊开了自己的被子,把半条被子盖在了旁边小床的XXX身上,另外半条则盖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时的XXX停止了哭泣,在我的提醒下,XXX向身边的XXX说了:“谢谢!”孩子们在被子外露出了两个小脑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开心地笑了……过后我对XXX在夹痛他人手后又表现出对他人关怀的这一行为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了一番,使孩子们明白了关爱他人也能得到他人原谅和喜欢的粗浅道理。

考虑:现在的孩子都为独子,家中几代同堂,颇受关注,故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性,在关爱他人的情感一头比较薄弱。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也能很真实地体现这些不足,作为老师更应善于观察、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不足,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正如实录中所描述的那样,我抓住了这次教育契机,根据实际情况给了孩子一次关心他人的机会。

如果当时我剥夺了孩子的这次机会,而是自己为XXX找出被子盖上,那将失去这次教育机会,孩子对他人的关爱及涉及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被扼杀。

从培养孩子对身边人的关爱到培养孩子对社会某些现象的关注,引申到保护小动物等情感问题,也是值得思考和培养的。

德育案例:一把小椅子的启示(中二班)”今天上午准备带幼儿出去户外活动时,发现教室中间有一把倒在地上的小椅子没人要,我连问了两遍,这把椅子是谁的?没有一个人理我,也没有一个人去把它扶起来放在旁边,于是我就随便叫了一名幼儿(XXX)去把它放好,没想到他回答我说:“这不是我的”。

听了他的这一句话,我觉得我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缺少了对孩子一种关心集体、一种责任感的培养。

因为现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在家凡事都由大人一手操办,对孩子溺爱有加,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使得孩子在任务意识方面表现较差,再加上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轻德的倾向。

对一些智力以外的东西、现象不加理会。

因此,孩子缺乏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

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上幼儿园忘了带东西,也怪爸爸妈妈忘记给他拿。

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要培养他们从小有一种责任意识,必须的从自己身边开始可以通过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玩完玩具后自己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如果谁没有完成任务,就让他重新来做。

这样,就使孩子感到玩具找不到,事情办不好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应该承担由于未完成责任所带来的后果。

还可以通过值日生活动来培育孩子的集体责任感。

通过家庭教育的配合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建议家长在家中设法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分发碗筷、擦自己2的桌椅、洗自己的手帕、叠被子等,使孩子意识到他是家庭成员之一,在家中也有一份应尽的责任。

榜样的作用也是无穷的。

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

因此,老师处处都应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

同伴也是幼儿研究的榜样,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研究的动机。

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为此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理发店”“商店”“娃娃餐厅”通过游戏幼儿的责任心也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最后我们还要坚持与家长的合作,避免孤军作战,因为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行动。

德育案例:马路上的困难(中三班)随着主题活动《在马路边》的开展,我们将教室里的一些区域改为停车场和马路。

小朋友把自己家里的玩具汽车带来放在停车场,在区域活动时挑选自己喜欢的车子在“马路”上开。

今天区域活动时,有许多孩子来到“马路”上开车子。

有的孩子双腿跪在马路上开汽车,有的开着电动车子“横冲直撞”,有的孩子故意与同伴的车子相撞,有的孩子与同伴围在一起在“马路”上玩汽车……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拿着本人喜欢的玩具汽车在“马路上”开,他们非常兴奋,而且对这个行为很感兴趣,所以孩子们能很快投入到行为中。

可是孩子们不了解交通规则,在“马路上”出现了许多违背交通规则的工作,如:撞车、堵车等“危险”的工作常常发生。

如果孩子们不了解交通规则,该区域的展开也会困难重重。

在活动结束后,我问孩子们:“今天,你们在‘马路’上开汽车碰到过困难吗?有甚么麻烦的工作需要我们帮你解决?”XXX 说:“XXX的汽车总是撞到我的汽车。

”XXX插了一句话:“这样会死人的。

”我马上回应他:“对呀,怎样在让汽车开在‘马路’上又安全又快。

”XXX说:“开汽车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和别的汽车撞在一起。

”XXX说“我的汽车开不快。

”“汽车怎么会开不快?”……我接着说:“因为有的小朋友是蹲在马路上开汽车,所以汽车开不快。

”在谈话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寓目了在马路上行驶着的汽车的录象,让他们看看这些车子是怎样开的?在窥察后,孩子们知道马路上的汽车开得时候有距离的,不是离得很近,而且车道上没有行人,所以汽车开得很快很安全。

分析:对于幼儿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一方面要以它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另一方面还要从“让它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规范它。

幼儿对汽车玩具大多有着天然自发的兴趣,对马路上的汽车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直接经验。

我让幼儿在玩车的过程中获得交通的基本规则,同时我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注视幼儿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提示幼儿解决的办法,激起继续探究的兴趣。

德育案例:我爱小动物(大一班)爱好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了《动物大世界》这样一个主题环境。

我积极引导孩子们欣赏小动物的图片,并用拟人化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图片上小动物们所表达的情绪。

如:小猴子伸脱手对妈妈说:“抱抱我!”小企鹅抬头看看爸爸和妈妈,高兴地说:“真幸运啊!”以激发孩子们参与行为的愿望。

果然,时XXX 第一个说:XXX“老师,我还和小熊、小羊照过相呢。

”我马上接过话儿:“真的?明天拿来让我们看看,好吗?”“行,明天我一定拿来让大家看。

”晚上,我和她妈妈讲了这件事,得到了她的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