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少不了需要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初中的老师们带来了化学教案,请看下面吧!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谈]原子的结构[体验]画出原子结构草图(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电子数: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二、核外电子的排布活动1:[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画的?[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杏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
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活动2:[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能量:低……→高离核:近……→远活动3:[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交流]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达到2个)的结构。
活动4:[操作]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知识画出氢、氧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原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5:[讨论]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归纳]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二、离子的形成活动6:[投影]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怎样使其结构稳定?[归纳][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活动7:[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活动8:[讨论]如何表示离子?[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活动9:[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小结]1.不同点: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②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拓展]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相同点(联系):①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②活动10:[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投影]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A~E共表示四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B、C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 A、D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D、E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B 。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总结反思,拓展珏伸[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
启示:.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伸]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C )A.m+n+a B.m+n-aC.a-n-m D.a+m-n[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下列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 D )A.水受热后汽化 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C.氧气溶解于水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 ( B ) A.X=Y=Z B.Y>Z>XC.X>Z>Y D.Z=Y>X3.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C )4.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C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B )6.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C )7.某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 ( B )A.6 B.8C.10 D.128.(2001长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 9.(2002山西省)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提升能力10.(2002吉林省)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C.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属于金属元素12.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C.①④⑤ D.②③④13.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A.1 B.2C.8 D.10开放探究14.表示M2+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 B )15.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
请回答:(1)1个H3+离子中含有 3 个质子, 2 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C (填序号)。
(3)H3属于单质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2]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能复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自主探究: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教室的物品有: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通过观察和统计你有什么感想:二、观察化学变化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1、凉水烧成热水2、木炭燃烧变成灰烬3、布料做成衣服4、葡萄酿成酒5、水结冰6、铁矿石炼成钢铁7、酒精挥发 8、矿石粉碎将这些变化分类: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总结:1、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4、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
3、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
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
化学造福着人类,然而化学对环境的污染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社会倡导绿色化学。
阅读课本“多识一点”后总结什么是绿色化学?我的收获: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大类:变化和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绿色化学的理念是。
当堂测试: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沙尘暴 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陶瓷地板 B.铝合金门窗 C.玻璃D.木质桌椅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5、几千年以前,半坡氏族人从事的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建筑房屋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D.烧制瓷器6、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在和等方面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