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祝赏析

梁祝赏析

《梁祝》赏析
作品简介: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梁祝》是陈刚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创作的,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结拜、抗婚和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用奏鸣曲式写成,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引子:
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小提琴和竖琴相互应和,使人仿佛看到主人公与流水相伴的浪漫情景。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两颗纯真的心应着无忧的日子,两张快乐的笑脸在明媚的阳光下灿烂展现。

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幸福时光。

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真是“三载同窗情深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展开部:
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铜管乐和小提琴共同表现出英台反抗的痛苦。

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深刻地描绘了英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呼天号地泣诉的情景。

再现部:
化蝶: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

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

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作品赏析:
最耐人寻味的是“求学”一段,最感动“抗婚化蝶”一段。

山伯与英台的爱情被封建势力扼杀。

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山伯含恨死去,英台拜祭山伯。

脱去嫁衣,里穿白色孝服,感动上天,与山伯化蝶永不分离。

当我想到这画面,感觉这种感动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即使无情似石头,也会流出惋惜的泪水。

《梁祝》,一部像音诗那样优美的旋律,色彩绚丽,曲风华美;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强的民族性。

《梁祝》的音乐形象是从越剧中吸取的。

《梁祝》最为经典的便是主题旋律,这是《梁祝》得以流传且深入人心,并能打动异国观众的关键之所在。

而这经典的主旋律,便是来自于越剧的神韵,堪称完美!它很好地将交响音乐发展手法和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深刻揭示了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和境界,成功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是我国交响音乐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