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南城县中医院体检科郑政春主治医师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1.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
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加油站是一个被汽油、苯系物、一氧化碳、四乙基铅等化学物质以及噪声侵占的场所,这些因素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都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了解和熟悉其职业危害。
一、加油站的具体职业危害有:
1、汽油的危害
汽油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溶于脂肪。
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
侵入途径:呼吸道、皮肤。
临床中毒表现:
①急性中毒:麻醉症状,精神恍愧、步态不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②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反射减弱和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③皮肤接触汽油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2、四乙基铅的危害
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汽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四乙基铅,是一种毒
性很强的物质,在燃烧时释放铅随废气排入大气中。
如吸入量过大,能使人大脑萎缩。
临床中毒表现: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
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
血液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
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
铅中毒临床指标: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μg/t,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
3、甲苯的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二、加油站可导致的职业病
汽油中毒、职业性铅中毒、苯中毒。
三、发生汽油中毒,应怎么应对?
汽油中毒是一种全身性中毒性疾病。
急性中毒以神经或精神症状为主;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急性中毒:迅速移离现场,静卧在空气新鲜处,将患者腰带、
纽扣松开,保持呼吸道畅通,用肥皂及清水清洗皮肤、头发污染等。
误服汽油者可灌入牛奶或植物油,然后转医院处理。
对呼吸停止者,应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提供有效供氧,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脏骤停:可行心脏复苏术;癔病样症状者给予镇静药物。
急性汽油中毒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尽快送医院急救。
四、具体防护措施:
1.对油料的毒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不可麻痹。
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国家规定汽油蒸气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50mg/m3,所以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空间汽油浓度均应在此卫生标准以下,以确保安全生产。
3.特别要注意防止汽油泼洒、渗漏,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
4.严禁用嘴吸取油料,特别是含铅汽油。
禁止用含铅汽油灌装打火机。
禁止用含铅汽油洗涤汽车零件和衣服。
5.接触汽油操作应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下班时要用肥皂、清水洗净手、脸,有条件最好洗澡。
不要接触汽油后就立即吃食物、抽烟。
6.油库工作人员不要随意进入油罐内清扫底油。
如需要清洗油罐时,应先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罐内油蒸气的浓度。
进罐人员必须穿上工作服、胶鞋、戴橡皮手套,必要时还要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系上保险带和信号绳。
另外,油罐外面应有专人守护,
随时联系,也便于轮换作业。
每人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7.工作中发现有头晕、头痛、呕吐等汽油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
严重者应尽快送到医院。
8.保持加油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应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9.从事接触汽油作业者,就业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凡患有神经系统疾患、内分泌疾患、心血管疾患、血液病、肺结核、肝脏病等不宜从事此类工作,在定期健康检查中,凡确诊上述疾病的患者均应调离接触汽油工作,进行治疗与疗养。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亦应暂时调离。
五、日常注意事项:
( 1)应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应将汽油看成是一种有毒物质。
( 2)工作中必须与汽油接触时,应穿上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口罩,尽量避免身体皮肤与汽油直接接触;同时应站在风口工作,防止汽油蒸气直接吸入呼吸道。
( 3)工作中或手未洗干净之前不得喝水或吃东西,不得吸烟;不要长时间穿被汽油浸湿的衣服。
工作结束后应用热水和肥皂将手、脸洗净;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应勤洗勤换。
( 4)加取汽油要用抽油工具,严禁用嘴直接吮吸,以防汽油蒸气或汽油液体吸入肺部和肠胃。
( 5)当使用含铅汽油时,发动机供油系的零件和汽油一样,都是有毒的。
维修时,供油系的零件应先放在煤油中浸泡一段时间。
清除燃烧室积碳时,应先用煤油将碳润湿,以免刮下的粉末飞扬被吸入呼吸道。
不得用嘴吮吸汽油管、汽油泵进出油阀和化器量孔。
( 6)作业中若汽油溅入眼内,将使眼粘膜枯萎或出血,必须立即用食盐水或清水冲洗。
( 7)经常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汽油最高答应浓度为100m g /立方米) ,加强室内通风;若发现“汽油味”太浓,应检查有无漏油并予以排除。
( 8)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心血管和皮肤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接触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