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名词解释1、月经:子宫内膜随卵巢周期性变化发生的规律性脱落及出血称为月经。
2、月经周期:女性月经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为21~35日,平均为28日。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4~5天为月经期。
4、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5、胎产式:指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有纵产式,横产式,和斜产式。
6、胎方位:指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盆骨的关系,简称胎位。
7、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内全部娩出的过程。
8、分娩先兆:分娩发动前,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为分娩先兆。
9、产褥期:孕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10、恶露:是指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1、子宫复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步恢复指未孕状态的过程。
12、流产:凡妊娠不过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13、异位妊娠: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称为异位妊娠。
15、前置胎盘:妊娠28周,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16、胎盘早期剥离: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
17、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
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未足月)。
18、胎儿窘迫: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称为胎儿窘迫。
19、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20、急产从有产痛到完成,只要少于3小时就称为“急产”。
医学上对急产的界定则为:初产妇,每小时子宫颈扩张的速度大于5厘米;经产妇,每小时子宫颈扩张速度大于10厘米。
21、产褥感染: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
22、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系指由于HPOU轴,即(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简称HPOU)功能失调,而非为生殖道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以为特征的异常性子宫出血。
23、痛经: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24、葡萄胎:葡萄胎是指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亦称水泡状胎块(HM)。
25、避孕:避孕是应用科学手段使妇女暂时不受孕。
二、简答题1、简述胎盘的构成及功能。
答:胎盘的构成: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其功能有:气体交换的功能;供应营养的功能;排出胎儿代谢产物的功能;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2、简述新生儿Apgqr评分的项目及意义。
答:新生儿Apgqr评分的项目有: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肤色5项体征为依据。
满分10分,8~10分一般不需处理;4~7分为轻度窒息,经一般处理通常可以恢复;0~3分为重度窒息应紧急抢救,并于出生后5分钟、10分钟再次评分。
3、在接生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答:正常分娩出血量一般150~300ml,不应超过300ml。
对产后出血史或有宫缩乏力诱因(如双胎、羊水过多、多产、滞产等)者,当胎儿双肩娩出后立即给产妇肌内注射缩宫素10U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胎盘未剥离而出血过多时,应行徒手剥离胎盘术。
4、简述影响分娩的因素。
简述影响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5、简述产力的组成。
答:产力由:子宫收缩力;腹肌、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6、简述胎盘剥离的征象。
答:宫体变硬由球形变为狭长形,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口下降的脐带自行延长;阴道少量出血;用左手掌测缘轻压产妇耻骨联合上方,将宫体上推,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7、分娩过程中,最重要的产力是什么具有哪些的特点答:子宫收缩力;其特点有:它是一种规律、阵法性的收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及缩复作用的特点。
8、月经血的特点月经会呈现怎样的周期性变化与什么有关答:月经血呈碱性,暗红色,质粘稠,不凝固。
月经周期是随子宫内膜的变化,与下丘脑、垂体和卵巢有关。
9、维持子宫前倾前屈位的韧带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答:子宫主韧带和子宫宫骶韧带。
圆韧带的作用是维持子宫前倾位置;宫骶韧带保持子宫前倾前屈位。
10、胎儿的附属物包括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答:胎儿的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Ⅰ胎盘的作用极其复杂,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的代谢产物、分泌激素、防御功能以及合成功能等,是维持胎儿在子宫内营养发育的重要器官。
Ⅱ胎膜由绒羊膜和羊膜组成,吸收更新羊水,保护胎盘的作用。
Ⅲ脐带是母体及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
Ⅳ羊水是胎儿的外围保护,胎儿在羊水中自由活动,防止胎肢粘连及胎体畸形;保持羊膜腔内恒温;适量羊水避免子宫肌壁或胎儿对脐带直接压迫所致的胎儿窘迫;有利于维持胎儿体液平衡;临产宫缩时,羊水受宫缩压力可使压力均匀分布,避免胎儿局部受压;可以减少妊娠期胎动给母体带来的不适感;临产后,前羊水囊可借助楔形水压扩张宫颈口和阴道;破膜后羊水润滑和冲洗阴道,减少感染的发生。
11、整个妊娠期孕妇机体各系统分别会呈现哪些生理变化?P22答:整个妊娠期孕妇机体各系统分别会呈现的生理变化有:1】、生殖系统:子宫逐渐增大变软,宫腔容量从5ml增至5000ml,增加约1000倍;子宫重量由非孕时约70g增至1100g,增加近20倍;子宫肌壁厚度由非孕约1cm到妊娠中期增至2—,至妊娠末期又逐步变薄为1~或更薄。
随着子宫增大和胎儿、胎盘的发育,子宫的循环血量逐渐增加。
子宫峡部由约1cm变软变长变薄,临产时可拉伸至7~10cm。
子宫颈妊娠早期宫颈粘膜充血及组织水肿,使宫颈肥大变软,呈紫蓝色,宫颈管内腺体肥大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保护宫腔免受外来感染。
卵巢妊娠期略增大,排卵和新卵泡发育均停止。
输卵管妊娠期伸长但肌层不增厚。
阴道妊娠期粘膜增厚、变软,水肿充血呈紫蓝色。
阴道PH降低,不利于致病菌生长。
外阴,妊娠期局部充血,皮肤增厚,大小阴唇色素沉着,大阴唇伸展性增加。
2】、乳房: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乳头增大变黑、易勃起。
3】、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妊娠后期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更贴近胸壁,心尖冲动左移,心浊音界稍扩大。
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
孕妇自妊娠20周起,因右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4】、血液成分:红细胞,妊娠期骨髓不断产生红细胞,但由于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使血液稀释,孕妇可出现生理性贫血。
所以妊娠期的妇女应该补充铁剂。
白细胞增多。
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XI、XIII降低外,其他均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血浆蛋白,降低至60~65g/L,以后维持该水平至分娩。
泌尿系统,肾血浆容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于妊娠早期均开始增加。
呼吸系统,至妊娠中期,孕妇耗氧量增加10%~20%。
消化系统,牙龈充血、水肿、增厚,刷牙时易出血;易出现上腹部饱胀感;易出血便秘。
内分泌系统,妊娠期腺垂体增大,嗜酸细胞肥大增多,形成妊娠细胞。
12、妊娠期的孕妇应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教育?P33答:①异常症状的判断②休息与活动,孕期妇女应该减少活动量③营养指导,需摄入比孕期前更多的营养④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不宜去人多的地方,不宜养宠物⑤衣着舒适⑥合理用药⑦孕期自我监护⑧性生活指导⑨胎教指导⑩乳房护理⑾预期下次产前检查。
13、简述恶露的种类及特点。
答:有3种,血性恶露;浆液恶露;白色恶露。
①血性恶露的特点是色鲜红,含大量血液,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出现在产后最初3~4天;②浆液恶露的特点是色淡红,含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并含有细菌,出现于产后4天,约持续10天;③白色恶露色较白,粘稠,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约持续3周。
14、简述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期间的护理要点。
答:给予保胎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刺激,酌情给药。
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灌肠及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是否有组织排出;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向患者说明用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15、简述前置胎盘的临床分类。
P87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16、简述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对心脏病的影响。
P111答: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始于妊娠第6周,至孕32~34周达到高峰,增加30%~45%,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及心排血量增多,此外,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导致大血管扭曲,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脏病妇女已发生心力衰竭。
②分娩期:为心脏负荷最重的时候。
第一产程,子宫收缩能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血压稍升高,幅度为5~10mmHg。
右心房压力增加中心静脉压随之升高。
第二产程,除子宫收缩外,使周围循环阻力及肺循环阻力均增加。
第三产程,腹压巨减,大量血液像内脏灌注,造成让血液动力学急剧改变,易诱发心力衰竭。
③产褥期对心脏病的影响:产后三天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时期17、简述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处理原则。
答:①孕前指导:指导以下不宜妊娠者严格避孕:心功能3级或3级以上,严重的二尖瓣狭窄伴有肺动脉高压或有较明显发绀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先行修复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伴有心房颤动者或心率快难以控制者;心脏明显扩大或曾有脑栓塞恢复不全者;曾有心力衰竭史或伴有严重内科疾病如慢性肾炎,肺结核等患者。
②妊娠期:1.确定能否继续妊娠:凡心脏病孕妇不宜妊娠者应于妊娠12周以前进行人工流产术。
2.加强产前检查:心功能1、2级孕妇可以继续妊娠,应从孕早期开始进行系统产前检查,严密观察心功能情况,及时发现早期心力衰竭症象以及尽早住院。
孕期经过顺利者,应至少提前2周住院待产。
③分娩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适合心功能1~2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良好者,应尽量缩短产程。
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及心功能3~4级者,均应择期剖腹产。
④产褥期:产后头3天任意发生心衰,产妇应充分休息。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
18、简述协调性宫缩乏力排除头盆不称后加强宫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