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说明: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
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投影出示)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
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
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
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
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投影出示)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3:8=9:() 0。
5:()=5:17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
(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80:2=200:56:10=9:151/2:1/3=6:40。
2:2。
5=4:502。
4:1。
6=60:40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两个内项的积是:8×9=72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
(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基本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2)1∶5和0。
8∶4(3)1/3:1/4和12∶9(4)1。
2:3/和4/5:5(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12:3=():5(2)():1/3=1/4:1/6(3)0。
2:0。
6=6:()(4)4:3=80:()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5、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6、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教师出示复习题,回忆有关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学生回答后,师说: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4.5∶2.7=10∶6)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列表如下: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一一解答。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
因此就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2)由教师告诉学生:象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师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两个比相等”下边划“”。
)(3)做一做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6∶10和9∶15②20∶5和1∶4第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路如下:所以:6∶10=9∶15其余各题分组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4)填空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边叙述边板书如下)(2)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是多少?4.5∶2.7=10∶66∶10=9∶15(3)让学生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师边板书如下)外项积是:80×5=400内项积是:2×200=40080×5=2×200(4)由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从两个乘积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每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由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__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名回答后,师板书:(7)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3.阅读课本第9、10页的内容并填空。
三、巩固发展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讨论后指名说明: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个项。
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