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过程工程原理实验(甲)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一、二) 实验类型:工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姿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1、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1.1 实验目的:1.1.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1.1.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 的关系曲线1.1.3测定流体流经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1.1.4 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1.2 实验装置与流程: 1.2.1 实验装置:实验对象部分由贮水箱、离心泵、不同管径和材质的水管、阀门、管件、涡轮流量计、U 形流量计等所组成。

实验管路部分有两段并联长直管,自上而下分别用于测定粗糙管直管阻力系数和光滑管直管阻力Re Re系数。

同时在粗糙直管和光滑直管上分别装有闸阀和截止阀,用于测定不同种类阀门的局部阻力阻力系数。

水的流量使用涡流流量计或转子流量计测量,管路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采用压差传感器测量。

1.2.2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如图1,箭头所示为实验流程:其中:1——水箱2——离心泵3——涡轮流量计4——温度计5——光滑管实验段6——粗糙管实验段7——截止阀8——闸阀9、10、11、12——压差传感器13——引水漏斗图1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1.3 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的机械能损失成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由于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成为局部阻力损失。

1.3.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由流体力学知识可知,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1) 公式中:fp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将,Pa ;λ: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 d :直管内径,m ;f h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ρ: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s ;由上面的式子可知: (2)雷诺数: Re =Reuρμ式子中:μ:流体粘度,kg/(m ·s)。

湍流时λ是Re 和相对粗糙度(ε/ d )的函数,须由实验测定。

由(2)可知,要测定λ,需要确定l 、d ,测定f p ∆、u 、ρ、μ等参数。

其中l 和d 由装置参数表给出,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查相关手册而得,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本装置采用涡流流量计测量流量u =V900π∗d2(3)式中:v 为流量计测得的流量,m 3/hf p ∆可直接从仪表中读出2ρ2ud l p h f f λ=∆=2ρlu 2f p d ∆=λ根据实验装置结构参数l 、d ,指示液密度,液体温度,以及实验测定的f p ∆、V ,求取Re 和λ,然后将Re 和λ在双对数坐标图上绘制成曲线。

1.3.2 局部阻力系数ξ的测定: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者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局部阻力的这种算法,叫做阻力系数法。

即:(4)故: (5) 式中:h f ′:单位流体流经某一管件或者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J/kg ; ξ: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p f′:局部阻力压力降,P a ;(∆p f′=∑∆p f −∆p fl ,即表示流体经过阀门或管件时的静压损失。

)ρ:流体密度,kg/m 3;g :重力加速度,9.81m/s 2;u :流体在在小截面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s ;根据连接管件或阀门两端管径中小管的直径d ,流体温度t ,以及实验测定的相关参数,通过公式(5)求取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1.4 实验步骤:1.4.1 开启仪表柜上的总电源、仪表电源开关。

1.4.2 实验室已经将水泵中灌满水,否则应先将水泵中灌满水。

然后关闭泵出口阀,启动水泵,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泵的出口阀缓缓开到最大。

然后全开流量阀,以排除测试管内的空气。

本装置使用压差变送器测量压差,应先对差压变送器两侧的引压管进行排气操作。

1.4.3 实验从做最大流量开始做起,最小流量应控制在1m 3/h 。

由于实验数据处理时使用的是双对数2ρ2'u p h f f ξ=∆=ρgu 22'f p ∆=ξ坐标,所以实验时每次流量变化取等比数列,这样得到的数据点就会均匀分布。

流量改变后,要等到流动达到稳定后再读数,实验时同时读取不同流量下的压差、流量和温度等有关参数(温度取实验开始时与实验结束时温度的平均值)。

1.4.4 装置确定时,根据∆p和u的实验值,可以计算λ和ξ,在等温条件下,雷诺数R e=duρμ,绘制λ~R e 曲线(双对数坐标)。

1.4.5 实验结束,关闭泵出口阀,关闭水泵电机,关闭仪表电源和总电源开关,将实验装置恢复原样。

1.5 数据记录和处理:1.5.1 装置参数:名称管内径d(mm)直管测量段长度l(mm)局部阻力测量段长度l(mm)光滑管21 1000 660粗糙管22 1000 6801.5.2 数据记录和处理:水温t=28.3℃,查表得:ρ=996.2 kg/m3;μ=0.8418×10−3Pa·s光滑管实验数据处理序号流量V/(m3/h) 直管压差∆pf(kPa)阀压差∆pf‘(kPa)流速u/(m/s)R e/104λξ1 5.23 8.1 70.9 4.194 10.424 0.0194 7.4812 4.35 5.61 47.78 3.489 8.670 0.0194 7.2713 3.62 3.97 32.6 2.903 7.215 0.0199 7.1414 3 2.76 21.37 2.406 5.979 0.0201 6.7805 2.5 1.96 14.45 2.005 4.983 0.0206 6.5716 2.05 1.24 8.73 1.644 4.086 0.0193 5.8767 1.74 0.86 5.61 1.395 3.468 0.0186 5.1998 1.43 0.5 2.71 1.147 2.850 0.0160 3.6339 1.21 0.31 1.35 0.970 2.412 0.0139 2.44210 1 0.14 -0.15 0.802 1.993 0.0092 -0.75711 0.83 0.05 -0.97 0.666 1.654 0.0048 -4.545粗糙管实验数据处理序号流量V/(m3/h) 直管压差∆pf(kPa)阀压差∆pf‘(kPa)流速u/(m/s)R e/104λξ5.39 24.96 24.96 3.939 10.254 0.0711 1.034 4.47 21.51 23.48 3.266 8.504 0.0890 1.666 3.71 14.85 16.66 2.7117.058 0.0892 1.792 3.07 10.16 11.43 2.243 5.841 0.0892 1.804 2.52 6.93 7.79 1.841 4.794 0.0903 1.822 2.12 4.98 5.65 1.549 4.033 0.0917 1.894 1.76 3.62 4.15 1.286 3.348 0.0967 2.049 1.45 2.38 2.83 1.060 2.759 0.0936 2.167 1.21 1.65 2.02 0.884 2.302 0.0932 2.306 1 1.06 1.43 0.731 1.902 0.0877 2.6661 2 3 4 5 6 7 8 9 10 11计算示例:取粗糙管第3组数据为例: u =V 900π∗d 2=3.07/(900*3.1416*0.022*0.022)=2.243R e =duρμ=0.022*2.243*996.2/(0.8418*10^-3)*10^-4=5.841=2*0.022*10.16*1000/(996.2*1*2.243*2.243)=0.0892=2*(11.43-0.68*10.16)*1000/(996.2*2.243*2.243)=1.8041.6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6.1根据光滑管、粗糙管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上分别标绘出λ~Re 曲线(见图2)0.83 0.67 1.01 0.6071.579 0.0804 3.0262ρlu 2fpd ∆=λρgu 22'fp ∆=ξ0.10.01Re图2光滑管和粗糙管λ-Re曲线图3 Moody图对照Moody图,估算得到:光滑管:相对粗糙度ε/d=0.0002,绝对粗糙度ε=0.0002*21mm=0.0042mm粗糙管:相对粗糙度ε/d=0.06,绝对粗糙度ε=0.06*22mm=1.32mm1.6.2 求均值得光滑管全开ξ=5.821;粗糙管阀门全开ξ=1.9201.6.3 由Moody图,λ是雷诺数Re和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

(1)对于光滑管来说,当流体流过光滑管时,因为管的粗糙峰很小,粗糙峰都处在湍流的层流底层之下,故ε/d对流动阻力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λ只是Re的函数,且λ随着Re的增大而减小。

由图2与Moody图对比,实验图中当Re在3万到10万区间时,λ稳定在0.02左右;当Re小于3万时,λ随着Re减小而减小,从0.02减小到0.14。

理论上当Re在2万增加到10万时,λ从0.025减小到0.018。

实验图形与理论图形有较大的差别。

误差分析:1、实验中改变流量后进行数据采集时,等待稳定的时间不够长,数据还未稳定。

在数据读取以及处理时的精确度选择也会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仪器测量精度所限,光滑管数据中,当流量在1m^3/h以下时,压差出现负值,可见当流量较小时,测量压差的误差较大,使得所测λ值偏小。

3、实验所选用的光滑管并非理想的光滑管,ε/d比值较大,因而不能忽略其影响。

(2)当流体在粗糙馆内湍流流动时,Re、ε/d 对流动阻力均有影响,且随着Re的增大,ε/d对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相反,Re的影响却越来越弱。

这是因为,ε/d一定时,Re越大,则暴露在湍流主体区的粗糙峰就越多,ε/d对λ的影响就越大;当Re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几乎所有的粗糙峰都暴露在湍流主体区内,此时流动进入了阻力平方区,该区域的曲线趋近于水平线。

这时粗糙管的摩擦损失h f∝u2。

对比图表和Moody可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基本上吻合,偏离不是很大,粗糙管曲线的趋势线接近于水平线,且处在阻力平方区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