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学说连线选择页面风格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内容提要: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人民严密相随的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起源于赣南客家、流传和开展于赣南客家。

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单纯、演唱自由,自娱自乐性与即兴性强,是实用性和表现性于一体的一种地方民间歌唱艺术形式。

客家山歌由于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功用价值强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艺苑中的一束独具异彩的奇葩异卉。

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的分析,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并促进客家山歌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表现手法价值分析一、赣南客家山歌赣南地处XX的最南部,今系指XX市所辖的十九个县〔市〕,计面积约四万八百余平方公里,人口近八百万。

这里紧接北回归线,纬度较低,山地丘陵纵横,河谷众多,受亚热带森林气候的影响,土地肥沃,林木茂密,因而向来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法。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常年生活在这里的赣南客家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开展长河中创造了极富赣南客家特色的赣南客家山歌艺术。

赣南的客家山歌是一种自由的即兴编唱、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歌,其风格刚健粗暴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客家人常年生活于山野河谷处,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随编随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的客家民间歌曲。

赣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就是赣南客家山歌倾吐芬芳的沃土。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抒发客家人们的内心思想情感,所以在山歌的创作手法上就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山歌完全可以根据人们自己内心感情的需要,即兴自编自唱,从而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就有了更大更广的空间,显得更加自由灵活。

赣南客家山歌和其他山歌一样,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功用意义。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劳动人民严密相随的一种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它多出现在客家人的日常劳动生产生活中,或是寻觅同伴时,以防虎豹伤人时;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述幽怨,或泄愤怒,更多地是用于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从总体而言,在艺术上,赣南客家山歌的音调特点是起音高,最高音一般只在第一句中就出现,第二小节往往有个高音拖腔,然后逐渐下行至主音完毕。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赣南居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是自秦朝开场尤其是唐宋时期由中原地带经赣北、赣中辗转迁来的“客籍〞。

由于地理条件和客家人的传统的XX观念和保守思想的影响,至今不少客家山歌在语言和生活礼俗上都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独特性,并对山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体上,赣南客家山歌可以划分为三大色彩区。

〔1〕南部色彩区。

语言与XX梅县地区十分接近,山歌似说似唱,语调旋律较重;〔2〕中部色彩区。

山歌韵调和调子成分较大,旋律美,以江河船号子和木排号子为主,语言更为复杂多样,但较为平近易懂。

〔3〕东北部色彩区。

语言为赣系方言为主,山歌融入了不少赣中色彩。

2.“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

赣南客家山歌十分讲究思想感情的直抒性。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这种直率、大胆甚至泼辣的表达方式使得客家人的气质、性格在感情上表达得更为鲜明而坦率。

它的表现一般是抓住全曲中心思想,然后把它直接提醒出来。

客家山歌一般使用古老的以腔从词、即兴行腔为歌的演唱方法,虽然节奏变化灵活自由,但依旧有腔调骨架。

整个山歌起伏不大,拖腔甚少,旋律的语调成分很重,其富有代表性的“哎呀勒〞,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感慨语,它的音调随情绪的不同而变化。

完毕句之前的衬词“心肝格〞〔或心肝哥、心肝妹、同志格等〕,意在增加亲切感,并暗示完毕句的到来。

歌曲一开头就唱道:“哎呀勒〞,这种开门见山的表述方法,使得山歌显得直接明白,干净利落,质朴明朗。

3.赣南客家山歌的种类繁多,表现内容上也讲究丰富性与多样性。

客家山歌的表现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直接结合,反映的内容主要集中表达在客家人的山间劳动、田间劳作、寻觅同伴、表达相思、倾吐爱慕之情等方面。

赣南客家山歌的种类主要有:灯歌、号子、小调、风俗歌等。

灯歌是用来祈求人寿年丰的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其特点是用锣鼓唢呐伴奏,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曲调丰富、优美动听,生动活泼,一般都是在春节后几天“出灯〞,直至元宵节“送灯〞;号子是在林区,伐木号子和排工号子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山歌形式,溜木号子最有代表性,溜木号子音调高亢悠长,曲调简单但富有号召力;小调非常丰富、曲目繁多、风格各异、曲调朴实而富有泥土气息,小调主要是表现爱情内容,也有表现劝人行善或带知识性娱乐性的内容;风俗歌较少,大致有年歌、婚礼歌、丧歌等。

4.赣南客家山歌讲究创编的即兴性。

从音乐形式上看,山歌是一种最不规X的,即兴编唱性最强、最随意的歌曲形式。

主要因为:〔1〕山歌的调高和速度不稳定,变化的幅度都相对较大;〔2〕山歌因随意性即兴性较大,因而其节奏也较自由;〔3〕山歌因以表现和抒发人们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所以决定了山歌的情绪波动较大,情绪高涨时往往走高腔,情绪低落时走平腔。

赣南客家山歌经过上千年的开展变化在节奏和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节奏一般以xx xxIx—Ixx xxIx—I为主,音调大局部主要以徽调式为主,羽调式次之,再者是宫调式,其余调式很少。

羽角〔—33—〕四五度上下翻跳的旋律进展为主,如?情哥往南洋?。

此曲反映了旧社会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被迫出外谋生,情妹送情郎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歌词采用直叙的手法,表达了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情妹的所思所想,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总共有六段歌词,每段一事件,每段的前半段都是一样的,音调以羽和商为骨干音,四度上下翻跳,节奏以xxx为主,后半句以唱咏为主,装饰音和长音的使用,使情绪更为凄婉、伤感。

整个创作过程是生活性、通俗性和即兴性的结合,真实地抒发了歌者的思想与情感。

5.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民间、流传并开展于客家民间,是一种典型的草根民间艺术,为了便于抒情与传唱,因而山歌的创作手法十分单纯。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和其他地区的山歌一样,都是为了抒发感情、宣泄心中的所思所想为目的,所以,客家山歌在音调节奏、歌词内容以及构造上不太讲究,而是追求明确、清晰的表情目的,在形式手法上显得单纯,乐句短小、构造精悍,是起承转合的单乐段构造形式,音调简单化,一般采用23或2 5 6。

甚至只有两个音2组成。

在歌词的表达上,力求“开门见山〞式表达,很少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成分,因而客家山歌在艺术的表现上更接近自然形态。

6.赣南客家山歌唱法丰富,唱腔多样,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而唱,因而其演唱十分讲究自由性。

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质朴纯真,比起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少了些技术成分,多了些自然的因素。

赣南客家山歌的唱法主要可分为假嗓〔高腔〕、本嗓〔平腔、低腔〕和细嗓〔润腔〕三种。

高腔男的称之为假声唱法,女的又称之为喊嗓,特点是音质厚实响亮,穿透力强,其一般用在歌曲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句的拖长音处。

如开头的“哎呀勒〞中的“勒〞,拖长音后再一个四度大跳很有艺术特色。

本嗓,一般用真声或假声相结合的一种演唱法,本嗓见于赣南山歌绝大局部,它的润腔复杂多变,擅长时间即兴编词对歌,声调也高亢、嘹亮,在说唱处与拖长音上混合使用。

细嗓一般多是妇女单单独咏自唱的一种演唱方法,声音柔和、音量小,音调宁静细腻,委婉动听,近似咏唱。

润腔一般用于装饰音和结尾处,装饰音的应用是山歌常用的一种修饰旋律的手法,它使旋律更加圆润流畅。

由于客家山歌音区跨度大,音域较高,在句末和结尾处常使用上滑音或下滑音收尾处理,这中艺术表现手法和处理方法,无疑对客家山歌的独特乡土气息抹上了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赣南客家山歌的价值意义分析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赣南民间、流传并开展于赣南客家民间,它是赣南客家人们思想情感、性格气质、精神文化与劳动生活的真实表达和生动写照。

在当今历史时期,赣南客家山歌的价值意义归结起来主要表达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用性价值表达;二是表现性价值表达;三是时代性价值表达。

1.赣南客家山歌的实用性功用价值表达。

实用性功用价值主要是指:〔1〕在日常劳动或生活中,客家人们为了解闷除乏,歌唱者利用山歌,通过独唱、对唱、齐唱等方式,来尽情抒发自己感情,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歌唱中起到互相鼓舞、振奋精神,鼓舞劳动士气的作用,所以,在赣南客家流传一句俗语说:“山歌一唱,眼睛发亮,山歌一响,精神舒畅〞。

〔2〕山歌在劳动或生活中,可以起到相互沟通、相互交际、相互联系的作用。

在荒郊野外,彼此之间相隔甚远,有河谷、山地、丘陵阻隔,联系不便,为了寻找同伴或者寻求帮助等目的,人们往往打一支山歌“哎呀勒〞,清脆而嘹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传到对方耳朵,对方及时回应。

这也就是赣南客家劳动人民最早的、最原始的、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野外联络方式。

2.赣南客家山歌的表现性功用价值。

赣南客家山歌的作用,主要表达在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自我抒发和自我宣泄上,从而表达其自身的表现性价值,引起听众的共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如山歌?一对鸽子飞过河?,该歌曲表达的是客家情哥情妹忠贞不渝的爱情,希望白头到老、天长地久、永不别离的美好情感祝愿。

这种相互之间的情感倾诉是赣南客家人最纯真、最质朴、最直接的思想感情表白,其中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和故弄玄虚的成分。

赣南客家山歌的这种表现性功用价值,是客家人直爽豪迈而朴实的性格特征的具体表达,并由此而决定形成的。

3.赣南客家山歌的时代性功用价值。

随着时代的快速开展和文明的高度进步,赣南客家山歌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日益表达出了其时代性特征。

客家山歌在内容上打破了较为单一的局限性,在表现的内容上也由原来单纯表现人们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开场向表现新农村建立、经济建立、国家政策、新风新貌、移风易俗等内容方面转化;另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客家山歌在音乐伴奏上由传统民间乐器演奏开场向民间乐器与西洋乐器相互融合的伴奏形式,并且吸取现代的配器手法以及从民间向舞台方面的转化,这不仅对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得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更加凸显,更具时代感。

由此可见,赣南客家山歌在保持原有曲调风格特点的根底上,一直伴随着时代开展的步伐而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客家山歌在歌曲表现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的进步和开展,使得赣南客家山歌又增添了典型的时代性特征,尤其是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客家山歌的功用价值更加突出和明显。

勤劳勇敢而聪明善良的赣南客家人民在长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特色鲜明的客家山歌民间艺术,客家山歌更是形象地反映和表现了赣南客家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