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74.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2011-02-26 08:52:32| 分类:中华秘方74.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或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
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
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发作前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
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运动障碍等,一般先兆症状持续15一2O分钟。
头痛至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4一48小时,偶可达数天,常见伴随症状有烦躁、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等,少数病人可有眼肌麻痹,发作时两侧瞳孔可以大小不等。
应注意鉴别症状性偏头痛(主要因为脑肿瘤、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所致)。
偏头痛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调节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有关。
发作开始为颈内动脉分枝的痉挛,引起相应脑组织功能障碍的症状,继之转为颈外动脉分枝的扩张,搏动增强而出现头痛。
本病的诊断可依据病程多年、反复发作、症状典型、有阳性家族史,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一般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氯丙嗪等),头痛发作严重时可用麦角咖啡因等药物治疗。
本病中医又称“偏头风”,其痛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
多系肝经风火所致,一般可采用平肝熄风清热法治疗。
1.[处方名称]升降汤[功能主治]功能解痉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组成]菊花10克、薄荷10克、生石膏30克、酒大黄 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藁本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口干、舌质红,加丹皮5克、生地10克;大便干燥大黄加至10克、加玄明粉5克;头痛甚者加蝉蜕10克;失眠加黄连5克、生龙骨10克;气虚加升麻3克、黄芪10克、石膏、大黄量减半;肝气郁结加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久治不愈者本方水煎,去渣后兑入白酒15毫升,另以月月红4克、麝香0.1克,共研细未,分2次用上述之酒液冲服。
[疗程疗效]治疗74例,痊愈(头痛消失,工作学习如常,追访半年来未复发)58例,占78.4%;有效(头痛基本消失,能够工作和学习,但会复发,发作程度较前为轻)10例,占13.5%;无效(经治疗一个月头痛仍不见好转)6例,占8.1%。
总有效率为90%。
[处方来源]河北医学院田永淑2.[处方名称]头痛煎剂[功能主治]功能祛风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组成]川芎15克、羌活12克、细辛3克、白芷15克。
赤芍15克、元胡10克、三七粉6克(冲服),水煎服。
[辨证加减]风热型加桑叶、薄荷;痰湿重加半夏.桔梗、竹茹;肝旺加天麻、钩藤、菊花。
[疗程疗效]治疗51例(其中偏头痛型29例,非偏头痛型22例),症状缓解12例,进步3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处方来源]甘肃省人民医院徐启刚等[处方备注]本方重用活血通络偏于辛温的祛风通络诸药。
徐氏对其中44例进行脑电阻图检查,说明本方疗效可能与调整神经血管不稳定性有关。
治疗前后检查甲皱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3.[处方名称]陈氏头痛散[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瘀,驱风镇痛。
主治偏头痛。
[处方组成]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62例(平均年龄为 43.4岁),痊愈(头痛消失,追踪1年半未复发)24例,显效(头痛显著减轻)28例,有效(头痛减轻)10例。
服药最多为25剂,最少为5剂。
[处方来源]湖南省益阳地区人民医院陈维国[处方备注]方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芍药、生地等主要作用为活血祛瘀;天麻、白菊花、蔓荆于、白芷主要作用为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合而用之共奏活血祛瘀、驱风镇痛之功。
因偏头痛痛有定处,属血瘀之象,又疼痛部位在上,故又与风有关,所以运用本方药对病机桴鼓相应,效果较为明显。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处方名称]头痛停方[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
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组成]丹参15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榕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一15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30例,近期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脑血流图恢复正常,观察半年病情稳定)9例,占30畅;显效(头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脑血流图好转)18例,占60%;无效3例,占10%。
[处方来源]青海省人民医院俞于彬[处方备注]血管性头痛是高海拔地区常见病,因反复发作而使患者颇感痛苦。
中医属于“血虚夹瘀”之头痛。
本方有降低全血粘度、降低血球国积以使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环的功效5.[处方名称]广安头痛方[功能主治](l)方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2)方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3)方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4)方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5)方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6)方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7)方功能祛风化痰;主治风痰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8)方功能调和营卫;主治营卫不调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组成](1)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3)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4)龙胆草9克、柴胡9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
(5)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菊花9克,水煎服。
(6)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覆花10克,水煎服。
(7)半夏12克、茯苓15克、钩藤12克、白芍12克、胆星10克、陈皮9克,水煎服。
(8)桂技10克、白芎12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5枚、葛根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310例,基本痊愈(头痛及伴随诸症消失)58例,占18.71%;显效(头痛明显减轻,伴随诸症亦减)97例,占31.29%;进步(头痛减轻或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发作程度较前减轻,头痛持续时间缩短)109例,占35.16%;无效46例,占14.84%。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赵金铎等[处方备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6.[处方名称]散偏方[功能主治]功能活血行气。
主治偏头痛。
[处方组成]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香附、郁李仁、柴胡、甘草,制成冲剂,每袋20克(每克含相当于川芎生药0.5克)。
每日3次,每次服1袋,温开水冲服。
5~10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150例,显效(服药后偏头痛在2一3天内完全消除,观察半年未再发作)45例(30%),进步(服药后偏头痛在2一3天内症状改善,或半年内头痛再发,再服药症状又迅速改善)8l例(54%),无效24例(16%),有效率为84%。
[处方来源]江苏省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贝叔英[处方备注]方中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柴胡、香附、白芥子理气涤痰,散结和解。
白芍、郁李仁、甘草柔润缓急,诸药合用相得益彰。
本方制成冲剂,每袋含川芎生药10克,每日用量为30克,故本方对偏头痛之疗效比较显著与川芎用量有很大关系。
本方在临床使用中尚未发现耐药性.成瘾性及其他副作用。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7.[处方名称]养血祛风汤[功能主治]功能养血祛风。
主治偏头痛[处方组成]当归30克、川芎30克、细辛5克、蔓荆子10克、辛夷花1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血虚生风头痛加白芷10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潼蒺藜15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血虚风疹头痛加云苓15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白芷10克、蝉蜕10克、白术10克、木香10克、防风10克、丹皮10克、白蒺藜15克;血虚挟湿头痛加白芷10克、苍术10克。
荷顶10克、升麻10克、木香10克、苏梗10克、生甘草5克;中风之渐头痛加白芷10克、炙甘草10克、枣仁20克、钩藤15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黄芪10克、白蒺藜15克、川牛膝15克;瘀血头痛加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自然铜30克、白芍10克、枣仁15克、莪术10克、僵蚕10克、生甘草5克。
焦山楂30克。
[疗程疗效]临床应用多例,皆获良效。
[处方来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王育群[处方备注]方用当归30克、川芎30克,取其养血祛风之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诸药相配,相得益彰。
且因兼症不同而有所加减变化,足见之有板方无板病,临证用药,宜师古而不泥于古,贵在圆融活变,辨证施治8.[处方名称]四味方[功能主治]功能祛风活血,通络定痛。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处方组成]白芷30克、川芎13克、川乌13克、甘草13克、混合均匀,取一半研末,另取一半炒黄,研末,然后和匀,分成10包。
每日早晚各服1包,以薄荷、桑叶各3克,水200毫升煮沸,取计送下,或用汗水冲泡亦可。
头痛甚至可临时加服1包,但1昼夜不要超过4包。
发作频繁者痛止后仍需服药1周,以资巩固。
本方亦可制成水丸服用。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130例,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明性,脑电阻图正常)84例,占64.6%;显著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脑电阻图恢复正常,但有时有轻微头痛)25例,占19.2%;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脑电阻因有改善)21例,占16.2% 。
[处方来源]李正东等[处方备注]方以白芷为主药,其药辛温芳香,温通上达,能祛风通络止痛,为治疗头痛之要药。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9.[处方名称]石川白细方[功能主治]功能平肝镇痛,活血散寒。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组成]生石决明 30克(先煎)、大川芎9克、香白芷4.5克、北荆辛4.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病程长的慢性病人可加枸杞子12克、青陈皮各4.5克。
[疗程疗效]治疗100例,近期治愈(服本方30剂以内,头痛发作停止,并稳定3个月无复发)53例,好转(服本方30剂以内,头痛发作次数减少及程度减轻)46例,无效1例。
[处方来源]上海市曙光医院马瑞寅[处方备注]本方配伍精当,仅4味药。
失石决明平肝镇痛,马氏认为其对血管性头痛和高血压、脑瘤性及炎症性头痛均有良效,且无副作用;川芎活血止痛,能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及扩张周围血管;日芷祛风散寒止痛,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细辛散寒止痛,并有局部麻醉、镇痛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