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管理制度及流程
工时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公司内部工作时间的管理,确保员工合法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高和员工身心健康。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三、制度制定程序
(一)调研分析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时间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此外,还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分析,以确保制度符合中国法律要求。
(二)制定草案
企业管理人员将调研分析的结果整理成草案,并逐一讨论完善。
(三)审批
草案经过内部审批后,由相关部门确认,最终由企业领导批准后生效。
四、制度内容
1、工作时间
(1)员工正常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
员工超过8小时工作时,应当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
(2)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员工的工作时间,但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
2、加班
(1)员工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需要加班,但超过法定时间需提前向上级领导申请,并经上级领导批准。
(2)加班时,需向员工支付加班费或者安排休息时间。
3、休息
(1)员工在工作后应当能享有充分的休息。
一般每日休息不低于1小时。
(2)员工在每周工作满40小时后,可以享有至少一天的休息时间。
4、考勤
(1)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打卡。
(2)超过法定时间的加班需要在打卡机上打卡记录。
5、责任主体
管理人员应当对工时管理制度负责,确保员工工作时间、加班、休息和考勤等方面的合法合理。
6、执行程序
(1)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员工在工作时间、加班、休息和考勤等方面的监督。
(2)如员工发现与本制度规定不符的情况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7、责任追究
如果员工违反了本制度,则应当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追究。
如:降薪,停职,甚至开除。
五、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1、《劳动合同法》
(1)法律规定了员工每日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时限。
(2)员工超过8小时工作时,应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加班需付加班费。
2、《劳动法》
(1)法律明确规定了员工每日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
加班需付加班费或安排补休。
(2)员工应当按照规定打卡,迟到、早退、旷工要扣除部分工资。
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1)提出了员工工作时间、加班、休息和考勤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2)监察部门可以对企业进行检查,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
4、《行政管理法》
(1)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如有员工对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六、制度宣传及培训
公司应当组织员工进行工时管理制度的宣传及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遵守本制度的相关规定。
并应当及时进行制度的更新和完善,让整个制度更加完善和可操作性以符合公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