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介传播过程中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大众传媒业迅速发展,媒介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道德失范的现象。
从“罗一笑事件”中,分析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当事人利益驱动、媒介唯利是图和受众滥施同情,从而致使媒体公信力下降、社会慈善风气破坏和个体道德冷漠的产生的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完善慈善法规、制定网络伦理原则、加强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个人道德自律方面来浅析媒介传播中道德失范现象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媒介传播道德失范媒体引言媒体指的是传播过程中传送、接受信息的中介。
媒介传播过程就是指将社会信息以媒体作为媒介,传递给受众人群的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迅速膨胀发展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主动或者是被动的接受着各种媒体信息。
2016年11月30日清晨,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着万千网友们的朋友圈,一位父亲通过一个“卖文”的方式给在病痛中的女儿筹款治病,这篇文章中饱含着父爱和深情,充斥着对于孩子的后悔与内心绝望之情。
但几个小时后,事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开始怀疑罗尔是不是利用“带血营销”来欺骗大众。
“媒体既是一个信息生产组织,也是一个经济实体,既要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也要追逐商业利润,这两者的最佳结合就是通过经营来实现的。
” [1]而由媒体所引发的道德现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不应该是盲目的。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产生道德情感的共鸣,组织、协调彼此的行为或者是活动。
面对新时代的社会的文化冲突、价值动荡和伦理秩序,社会及个人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
一、媒介传播过程中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当事人利益驱动,诚信缺失作为人的活动,人的行为方式仍主要受到价值意识的影响,从而产生当事人的利益驱动。
价值追求是指价值的行为主体用积极的行动实现或者达到某种价值目标的活动和愿望,是价值观念的核心因素,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和实现价值追求的方法和手段。
[2]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君子,钱的来源应该正当。
当事人的利益驱动直接与人的需要和利益相联系。
人的需要是指人在利益的刺激之下所产生的活动的原动力。
人会通过自己的需要来采取不同的手段,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
一个诚实的人的行为向导是现实,但是一个不诚实的人的向导却是他的欺骗现象,不诚实的致命问题就在于主体的行为刻意地扭曲了现实,但是却无法改变现状。
在马克思看来:“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历史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
” [3]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个人利益而违背了内心的底线。
缺少诚信的情感导致其谎言不攻自破,诚信是一种普适的美德。
诚信的价值,从某个角度讲,就是道德本身的价值。
(二)媒介唯利是图,肆意炒作2010年以来,我国大众媒体迅速发展,传媒业不仅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我们的个人价值判断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在日常生活的历史发展中,从之前的听广播到看报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媒体业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甚至是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之文转载的如此迅速,其原因不仅因为媒体发展之迅速,还存在媒介唯利是图,肆意炒作的成分。
在媒体发展的今天,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媒介唯利是图的现象以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社会当中。
在“罗一笑事件”中,媒体的言论和报道影响着大众的判断力。
这种道德现象的发生,不仅仅是人的精神作用和个人对于道德判断的混乱,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媒介的唯利是图和不负责任。
基于此,关于媒体报道中所存在的虚假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无论是出于利益也好,还是为了追求更多的重视度,媒体都应该对道德现象存在的问题慎重对待,要以不伤害他人的利益为维护个人权利的底线。
(三)受众滥施同情,不辨真伪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人是社会性动物而且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动物,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学习、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会产生各种思想感情,道德情感也是各种情感当中的一种。
道德情感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活动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某件事所影射的这一道德情感所引发的道德原则。
当受众群体产生泛滥的同情心,这自然而然也就决定了道德情感超过“度”时,会产生非理性的因素,从而产生难以驾驭的人们的情感宣泄,有时甚至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情境。
受众的泛滥同情不仅仅会影响对事件的判断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会使自身的情感受到伤害。
在“罗一笑事件”中,爱心人士们被欺骗后的愤恨,对罗尔的不满体现的尤为明显,其实,这种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道德情感对人们行为判断力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把握道德情感的适度原则是我们处理任何事件都应该持有的态度和方法。
作为受众更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来面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
二、媒介传播中道德失范的不良影响(一)致使媒体公信力下降所谓公信力,就是指使广大民众愿意相信和信任的能力。
在媒介传播中,媒体的公信力对于媒体业、新闻业和文化传播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如果媒体的泛道德化现象严重,上纲上线即会影响媒体界的动荡,也会失去大众对其报道真实性的猜疑。
但是,媒体对社会道德的报道也存在有偏差的时候,因此可能会产生不安的心理因素。
如果媒体长期处于被怀疑的状态下,对于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业都会存在极大的隐患。
同时,其社会影响力也会日渐缩小,受到人民群众关心的幅度也就将大幅度减小,从事本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也会日渐消沉,甚至可能会偏离自己的职业道德,偏离新闻操守。
媒体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传播媒介,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人们大部分信息都是来源于媒体,改善媒体的运营与新闻的真实有效性已经迫在眉睫。
(二)破坏社会慈善风气所谓慈善,就是对于有困难的个体或者群体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进行捐赠或者是鼓励。
慈善捐赠常常被人看作是奉献他人,其实慈善家也是利己利家,善行多有善果,慈善事业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付出,更是对自己价值追求的寄托。
但是,当今社会中不良道德现象屡见不鲜,媒介传播中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社会的慈善风气就会变味。
在“罗一笑事件”中,罗尔的个人行为影响了社会的爱心人士对于媒介传播中慈善事业的怀疑,使得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产生了负能量。
保持良好的社会慈善风气,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三)导致个体的道德冷漠“失信于人,违背诺言或者令他人因我们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期望落空等均属于不义的现象。
”[5]在罗尔事件中,罗尔本人不仅仅影响了自己的信誉度也使剧情大幅度旋转,极度重视个人利益的人经常顾此失彼,最终两败俱伤。
当正常的利益对立被他人和道德现象混为一谈时,就偏离了本心和解决问题的良策。
道德冷漠的这种现象忽视了道德层面本应该存在的道德制度和规范的建立。
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罗一笑事件”中,罗尔的不良行为导致了爱心人士内心的伤痛,这种伤痛影响了对其他任何事件的冷漠之情,使人们的热情一点点的消耗殆尽,从扶老人过马路到“小悦悦事件”,人情的冷漠让社会产生了不良的道德风气,同时也使每个人的内心饱受折磨,而且还会挑动对立情绪,激化社会矛盾,在社会中造就不良的道德氛围,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媒介传播中道德失范现象的治理对策(一)国家层面:完善我国慈善法规中国的慈善法是一种特殊的法,实行慈善,更是需要良心和道德的支撑,需要一种向善的心理,如果慈善组织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挣钱,这都不是当代社会应该存有的慈善文化。
基于此,立法和司法机关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给广大人民普及慈善法,防止类似于“罗一笑事件”的再度发生。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慈善法规志在必行,在当今的法治社会中,法律法规是每个人应该遵守和认真学习的准则,完善慈善法规不仅有利于稳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文化水平的提高,减少受众群体同情心泛滥,理性缺失现象的再次产生。
(二)网络层面:制定网络伦理的原则网络的发展一直是当今社会发展中、国内外都密切关注的问题,网络发展的速度惊人、多样的搜索和应用浏览器,给广大网民朋友提供了浩瀚的知识海洋。
基于此,也会导致众多伦理问题的产生,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处事态度和思维模式。
虽然网络在一定方面造福人类,但它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如果人们想实现自己利益时,那么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他人的利益,防止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给他人带来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伤害,我们更不应该对他人的伤害置之不理,人与人之间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当出现与自身利益不一致的立场和视角时,不应该直接否定,而是要注意失去自己小利益是否能换来更多人的利益。
人们只能在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交流中实现。
作为网民,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实施保证全民的利益,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更能促进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促进网络伦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媒体层面:加强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媒体业来说,我们从业者更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减少媒体的唯利是图现象的产生,切实要求从业者追求真相,追求真理,不要胡乱猜测。
瞎编乱造。
在“罗一笑事件”中,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的不良现象,在没有探究好事情发生的原委时妄加评论,在调查彻底时又上纲上线,从媒体层面来说,媒体是社会与群众在新闻链接上的纽带,群众对于媒体有着强烈的信任感,作为媒体的从业人员更应该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保证事实的真相。
作为媒体界的从业者,必须有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更应该端正工作态度,不要唯利是图,肆意炒作。
基于此,促进媒体人员和记者等提高社会自信心,从而避免上纲上线、虚报信息等现象的产生,优化新闻的传播方式,使新闻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健康的传播环境,以防媒体报道与社会道德环境之间的失范问题产生。
(四)个人层面:提高个人道德自律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伦理道德发展的国家,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慎独的发展,内心“善”的培养至关重要。
由于网络空间中的活动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些人自觉不自觉的就把网络的规范视为空气,潜在着很多的不良的道德现象,产生好像可以做的心理倾向,而不存在道德上的善恶感。
当今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善恶观念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或年龄段,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但是提高个人的道德自律必不可少的,遵循集体主义原则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自律。
因此,面对媒介失范现象,做事情更要三思而后行,自觉的抵制网络中不良道德现象。
结论媒介伦理的道德失范现象一直是自媒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网络不良道德现象尚没有改善的迹象,这是自媒体当下待解决的最为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
媒体下的道德道德现象影响着媒体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罗一笑事件”为主线,通过这个事件映射出媒介存在的失范情况,对“罗一笑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建议展开论述,对当今网络媒体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剖析,从而为解决社会道德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