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
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
每题20分.共40分)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一、填空1.纪君祥2.李开先3.汪道昆4.沈璟5.桃源三访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7.汤显祖8、沈自微9、郁轮袍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1.答案要点:(1)浓郁的抒情性,表现在:a、曲辞缠绵徘侧,细腻传情:b、以梧桐为全剧结撰的中心,梧桐自身带有的忧郁色彩,增加了抒情的伤感,同时使剧情更加紧凑。
(2)塑造了男主角唐明皇这样一个多情的情人形象。
(参考《元明戏曲》29-32页)(参考《元明戏曲》109-113页)2.答案要点:(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187-188页)3.答案要点:话本小说的特点:(1)创作目的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3)表达工具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通俗自话;(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5)注意写人物;(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人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
(答案见第16-17页)4.答案要点:特点:(1)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一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2)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3)承袭了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
局限: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缺乏新时代的气息。
(参考《明清小说》240一242页)5.答案要点:《西游记》的谐趣首先跟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关。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是(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
(参考《明清小说》111一116页)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
每题20分,共40分)1.答案要点: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中女性的困境;(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表达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挂怀,这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
(参考《元明戏曲》194--201页)2.答案要点:(1)思想内容上,表现出儒者的悲思,借助杂剧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提升了杂剧的思想价值;(2)艺术上,表现出文人高度的文学修养,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冲突设置、曲辞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参考《元明戏曲》1}-27页)3.答案要点:《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1)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2>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3)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后失败的全过程。
(4)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经验。
(参考《明清小说》(答案见第62-65页)4.答案要点:《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表现为:(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口;(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米友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参考《明清小说》286--290页)第一章《元明杂剧创作综述》一、元杂剧形式的特点1、折与场:元杂剧剧本一般一本四折,每折分为若干场。
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唱完为一折,这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一场则是从演员上场至全部推入后台,舞台上出现空场。
元杂剧中只有个别剧本不是一本四折的,如《赵氏孤儿》是一本五折,而《西厢记》则是五本连演。
2、楔子:有的剧本有楔子,楔子是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或放在第一折前作序幕,如《窦娥冤》;或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戏,如。
楔子一般都不用套曲,只有一两支曲子。
3、题目: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一般为两句或四句对句,总括全剧的内容,一般以最后一句为剧名。
如《窦娥冤》最后: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便是全剧的名称,我们今天常用的《窦娥冤》是其简称。
4、文辞:剧本的每一折都由曲辞、宾白、科范三部分。
(1)曲辞主要用于主人公心情的抒发和感叹、场景的渲染;同时也起着对话和贯串情节的作用。
曲辞前面表明宫调和曲牌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宫调和曲牌对曲辞做出了严格的韵律要求。
(2)宾白简称白,是剧中人物的道白,由散白和韵语组成。
用于刻画人物,介绍故事情节。
(3)科范简称科,是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的,如“作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5、角色:剧本中的主唱者为主要角色,称为正色,男主唱称为正末,女主唱称为正旦。
元杂剧一般一本戏中只有主要角色独唱,正末独唱的称为末本,正旦独唱的称为旦本。
其他还有次要角色,如副末、贴旦、净等。
二、元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元明杂剧创作的影响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着很大的差异。
元杂剧作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等;二是隐逸之士,如白朴、王实甫等。
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其中甚至包括藩王、显宦。
创作主体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杂剧的风格。
元杂剧创作主体对元代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为:(1)因元杂剧作家以杂剧作为寄寓心志的工具,故其作品的情节、人物往往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寄托;(2)因其地位低微或经历过深切的忧患,故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3)因其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故其作品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性;(4)因其熟悉舞台,剧本为舞台演出而作,故其作品较重视舞台演出效果和民众欣赏要求。
明杂剧创作主体的特点对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为:(1)因作家地位较高,故其作品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2)因其创作多为家班演出所用,故注重自娱,而不考虑民众的欣赏要求和舞台演出效果;(3)因其所兼作南戏与传奇,故其杂剧多受南戏、传奇的影响。
第二章关汉卿请大家重点掌握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成就: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鲜明的儒家思想关汉卿虽然自称是“浪子班头”,但他首先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
他以杂剧作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他以自己所受的教育、以他的意识观念来反映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
关汉卿的这一创作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公案剧中。
如他的名作《窦娥冤》就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悲剧命运,通过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违反道德的罪名处以极刑这样一个悖论,表达了自己对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的愤怒批判;而《蝴蝶梦》不仅反映了豪强势要横行霸道的现实情况,更通过继母舍弃亲生儿子,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颂扬了继母的贤德,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
应当说关汉卿的公案剧所关注的不是离奇曲折的案情,而是每一桩公案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所体现的道德观、价值观。
关汉卿的这一创作思想还体现在他的爱情风月剧中。
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虽然也偶尔表现出文人的狎邪情趣,但也自有其独特的思索。
如《调风月》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挖掘,写出了人身处低贱时的无奈、不甘和抗争;《救风尘》则是借助爱情风月的题材,颂扬了一个身份低贱的妓女的侠肝义胆和机智聪明;而《望江亭》则写了一个弱女子为了保护自己幸福美满的婚姻而进行的勇敢的抗争。
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除了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之外,还揭露了那些所谓的衣冠子弟卑劣无耻的内心和本性,这两方面都显示了他对人性的体察和了解。
关汉卿的历史剧也体现这他的这一创作思想。
他的历史剧名作《单刀会》就通过关羽这样一个豪迈无畏的英雄形象,写出了自己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崇敬。
更重要的是,关汉卿借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使得剧本虽非悲剧,却表现出悲壮之美。
作为一个浪子文人,浪子的风流与儒者的情怀,在关汉卿身上交融在一起,使得他的剧本在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
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体会出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
而这一切使得他的剧本流露出一种儒者的悲思。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关汉卿是一个文人,他的儒生本色使他的剧本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同时他又是一个混迹于勾栏瓦舍的浪子,甚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参加演出。
故而关汉卿对杂剧的各种程式和舞台表演的技艺也非常熟悉,这使他的杂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非常适合舞台表演。
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表现为:1.善于塑造人物,尤其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