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2020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其任务是:掌握三维虚拟设计的基础操着,能熟练运用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软件进行服装可视缝合并进行服装版型修改,能把三维VSD虚拟设计软件和服装二维CAD很好的配合运用,并进行格式转换。
能运用三维虚拟设计软件进行可视缝合与模特静态和动态展示,立体人体模特一一二维衣片纸样一一缝合一一试穿一一样板修正;能把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软件运用实际生产销售中,进行服装试穿和人体着装展示。
二、课时
48课时。
三、学分
3学分。
四、课程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服装前沿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掌握服装三维虚拟试衣技术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备服装可视缝合并进行服装版型修改,能胜任可视缝合技术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运用VSD进行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可视缝合、样衣展示、样板修改,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能在服装、服装相关等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从事立体人体模特一一二维衣片纸样-缝合-试穿-样板修正,服装样板设计、服装营销等实际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服装三维虚拟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服装三维虚拟设计系统功能;
3.能运用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进行二维服装制版;
4.能运用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进行可视缝合;
5.能运用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进行试穿;
6.能运用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进行样板修改;
7.掌握服装三维虚拟设计和二维CAD格式转换;
8.能够深入理解二维设计和服装三维虚拟设计关系与内涵;
9.懂得资料备份、保存、编码、检索和存取;
(二)技能目标:
L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设备(VSD)来进行服装三维虚拟设计等技术;
10具有创建与修改人体模特能力;
11会运用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软件创建各类产品样衣二维衣片纸样;
12具有审视服装样板的结构、各部位比例关系和可视缝合的能力;
13能对VSD服装展示效果进行合理可行的解析评判,具有提出合理化修改样板的能力; 14能掌握虚拟试衣在线下店铺的应用;
15能熟练掌握服装三维虚拟设计的技能和技巧;
(≡)思政目标
L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2.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
3.具有数字科技、数字未来,数字中国的责任意识与担当;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具有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6.具有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7.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价值观;
8.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勤俭节约的习惯;
(一)教学策略
服装三维虚拟设计是服装专业技能课程之一,在服装系统工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服装样板修改的主要途径,又是服装虚拟制作的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是,目前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过于呆板和陈旧,专业人才的培养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教学内容与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严重脱节,所学内容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
为使服装三维虚拟设计教学能与企业用工需求高效接轨,同时为学生专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的策略。
紧扣
服装数字前沿技术,整合课程内容,重新梳理教材。
(二)教材编写
本课程使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数字化服装设计-三维虚拟试衣技术》,通过对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软件的学习,掌握用相应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软件进行立体人体模特-二维衣片纸样-缝合-试穿-样板修正等技术。
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参与完成服装二维样板制作、可视缝合和样板修改等工作。
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应掌握运用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软件进行各种样板可视缝合和试穿展示,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巩固课程所学知识,掌握专业能力要求必备实践操作能力。
L在开设本课程前先开设《结构设计》、《服装CAD》和《服装材料学》。
2.知识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涵盖各相关课程,甚至相关学科的理论,服装三维虚拟设计作为一种工具,应更多地体现其辅助功能,通过其便捷的操作工具加深其他学科尤其是设计、结构及二维到三维空间的理解。
在知识点上尽可能深化,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在专业知识上达纵横自如,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程度。
3.采用项目教学,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真实案例,项目教学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与企业结合的等级考核以及相应的奖励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实际能力的提高。
4.整合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课程内容,重新组织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现有的《服装三维虚拟设计》教材往往更多考虑学科的系统性,教材前三章的内容,都是服装三维虚拟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这些枯燥的理论,会使刚入学的新生听不懂,从而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容易从此对服装三维虚拟设计程产生畏难或厌烦心理。
甚至考虑到退学。
因此,需要对教材重组。
依据本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编制校本教材,校本教材适应岗位的要求。
原有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态为传统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现在企业为了市场的需要,不断改进技术、结构、设备,我们学校也应该跟进新知识、新技术、新结构。
要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具体项目和任务,使学生的所学与企业的需求接轨。
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更适合学生的个性。
在开发校本教材时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不仅要老师喜欢教,更要学生喜欢听,从而最大化地指导教学、指导学生。
校本教材适合学校的特点。
要有针对性,要将学校服装设备数量、型号及系统不同、教学条件教学水平不同、师资力量不同,学生就业区域,学生学习能力,这些差
异都应该融入教材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根据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只要求讲清必要的内容,把握分寸,不宜过深,对于复杂的理论原理等可以概括性地进行通俗讲解。
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七、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考核方式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该课程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实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
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要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是过程性考核,由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60%)两大部分组成。
八、其他说明
服装三维虚拟设计作为中职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不断对自身的服装结构课程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并对自身的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切实提升中职服装三维虚拟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服装三维虚拟设计水平。
服装三维虚拟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反思从整体上来看,服装三维虚拟设计是一门具有很强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进行服装结构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还注重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的开发。
在现阶段的中职服装三维虚拟设计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教学理念的约束,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另一方面中职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空间想象力和结构能力较低的问题,本《标准》是根据我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编写的。
适用于三年制中职学生。
原则上应该根据本课程标准进行授课,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课时安排、学生的反馈等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