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要点及措施

地铁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要点及措施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x号线BT项目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要点及措施xx年x月一、工作思路建立统一化、规范化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推行标准化管理,实行两级管理,即项目公司与标段项目经理部的两级管理,通过合理分工、分级负责、强化协作等机制实施管理,实现三个“统一”,六项“规范”,即:专职机构设置统一,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制度统一,各项管理与作业标准统一,规范投入管理,规范分级教育培训,规范隐患排查和治理,规范重大质量、安全、环境风险监控管理,规范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规范考核与奖惩。

二、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1 工程质量控制要点(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1)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科学的工作程序,确保设计文件合规;2)优选方案、优化设计,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2)采购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1)执行招标采购制度,优选供应商,做好加工过程监控,确保质量满足要求;2)执行进场验收制度和场内运输、储存管理办法,确保进场材料和设备质量。

(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1)执行和落实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计划等与质量管理和控制相关规定和章程;2)执行和落实设计要求和现行的施工规范,确保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设计和现行规范的要求。

(4)试运行阶段质量控制要点1)与运营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主动对试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治;2)及时整改在质量保修期间发生的缺陷,满足甲方要求。

2 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1)管理措施1)引入风险管理理念,短板管理、重点控制重大质量风险点。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重点及难点,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重大质量风险点执行实施前条件验收制度,采用动态管理、风险预控激励等机制进行预先控制,以防止在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

2)集成中国中铁集团优势,源头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

①优选人员,选择有资质的、质量管理水平高的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实行特殊作业、关键岗位持证和考核上岗,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在施工工艺、关键过程控制、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保证施工人员素质。

②总结中国中铁在采购管理方面的经验,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进场、存放和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监督和控制,确保质量。

③严格按照施组和方案要求做好设备选型,充分考虑设备配置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和保证条件,配足、配齐满足要求的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因设备问题影响工程质量。

④充分发挥中国中铁各专业优势,加强技术管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过程控制手段,做好工程质量控制。

⑤完善风、水、电、施工场地和道路运输等施工作业辅助技术环境,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检测器具状态及检测人员等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控制,严格落实高温、雨季、台风等季节性及节假日自然环境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3)完善计划协调机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坚持质量进度原则,统筹工程施工,把质量管理工作摆在全施工过程的首位,加强计划和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充分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平衡,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科学组织资源,合理安排连续施工和工序交叉作业,确保实现质量进度和均衡施工。

4)健全质量管理专职机构,实行一级稽查监督制度。

项目公司设立质量稽查大队,直属项目公司总工程师领导,实行一级质量稽查监督制度。

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随机安排稽查时间和受查工地,对标段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执行情况,各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和各项工作在现场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稽查,对重点部位、特殊过程、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等进行专项稽查,对查出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和工地采取通报、限期整改、罚款、停工整改等处理措施,并监督落实。

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2)技术措施1)地铁结构防水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地铁结构防水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2)地铁结构耐久性质量主要控制措施地铁结构耐久性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条件下区间隧道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条件下区间隧道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4)管片生产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管片生产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5)水中大跨高架桥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水中大跨高架桥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6)轨道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轨道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7)常规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常规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8)系统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系统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一览表三、安全管理要点及措施(一)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要点及措施1、管理要点本项目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要点一览表2 主要措施(1)组织措施1)项目公司设安全生产委员会,标段项目部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两级组织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项目公司、标段项目部均设安质环保部,是两级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与项目安全管理相适应的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2)充分发挥中国中铁的集团优势,调集集团内部最先进的施工、监测设备至本项目使用,并保证调配充足的资金与物资。

3)由项目公司安质环保部牵头,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项目公司设工地夜校总校,负责对项目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标段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标段项目部设工地夜校分校,负责对标段项目部内的安全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特殊工种、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农民工等进行教育与培训。

(2)管理措施1)人员资质严格把关:“三类人员”均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人员数量、资质满足项目实施管理和招标文件要求。

2)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3)隐患排查治理成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组织项目安全生产风险预评估和项目安全策划,对事故隐患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事故隐患等级,制定防范措施和治理方案,建立排查治理档案。

对重点部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警示现场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施工。

对一般事故隐患:由标段项目部制定措施予以治理,标段项目部安质环保部负责监督落实;三级、二级重大事故隐患:由项目公司组织制定措施和方案予以治理,项目公司安质环保部负责监督落实;一级重大事故隐患:由项目公司组织制定措施和方案,组织设计、施工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后实施,项目公司安质环保部对方案执行情况监督落实。

事故隐患治理防范措施和方案做到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

各类重大事故隐患未得到及时治理前,有安全风险的工点采取局部停工或全部停工措施,严禁冒险蛮干。

4)协调管理交叉作业区的所有施工单位派专人参与协调管理,进入施工前,各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共同做好交叉施工期间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

5)检查评比与奖罚成立安全与文明施工检查评比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安全与文明施工检查评比活动,每季度评比总结奖罚一次,对排序在前三名的进行奖励,对排序在后两名的进行处罚。

6)标准(样板)工地创建管理本项目推行标准工地建设,按照中国中铁“标准工地”创建标准,统一规划场地整体布置,合理安排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等布设。

(3)经济措施根据《xx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实施安全文明措施费清单计价。

监督标段项目部按照合同约定、规范要求或批准的安全文明措施方案实施,实施一项、支付一项,确保安全文明措施费专款专用,安全文明措施落实到位。

建立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风险抵押金的管理制度,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奖励先进,惩罚落后。

各层级均设立安全奖励基金,对各级管理人员实行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与考核奖惩,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4)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安全与文明施工管控的重要手段,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制定施工图设计专家审查制度、技术委员会重大方案论证制度,从设计源头治理,预控工程安全风险。

2)认真分析本项目重大危险源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对工程的施工风险,实行风险动态管理,形成安全风险源清单;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实施前组织设计、施工人员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保证本项目安全风险可控。

3)结合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编制《安全操作与安全作业规程》,在每道工序施工前,从标段项目部到作业队都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交底、安全程序交底,确保施工安全。

4)信息化施工借鉴xx信息化与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入“第三方监测”,建设集成安全监测、工程信息管理、视频会议、远程监控、指挥功能为一体的“xx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

编制详细施工监测方案,加强施工监测,严密注视监测点的位移、沉降和变形等,及时采集数据信息,以控制施工安全、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可能发生的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如裂缝、错位、沉陷、倾斜和坍塌等)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风险管理1 预防措施本项目主要风险预防措施四、环境管理要点及措施1 、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2、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