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15篇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15篇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15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____李商隐《嫦娥》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苏轼《阳关曲/中秋月》5、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6、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8、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9、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11、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1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13、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1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15、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1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____晏殊《中秋月》1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18、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19、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____苏轼《念奴娇·中秋》20、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2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2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23、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____高适《送魏八》24、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25、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26、中秋佳月最端圆。

老痴顽。

见多番。

____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27、琼楼玉宇。

分明不受人间暑。

寻常岂是无三五。

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28、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29、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3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31、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32、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____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33、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____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34、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____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35、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3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____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37、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38、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39、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关于中秋节的诗词2舟次中秋明·张煌言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注释】兰桡桂棹:兰桡,小舟。

桂棹,桂木做的桨。

圆峤:山名。

庾亮:中国东晋外戚,大臣。

字元规。

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

吴刚: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碧海银潢:碧海,青天。

银潢,银河。

【译文】淡淡的月光映照着不知多长的道路,泛着清香的划桨、小舟静静的飘飖。

明月照着圆峤,人却相隔千里,风儿拂着轻帆,夜空中一行燕飞过。

【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中秋佳节,望月相思,月、桥燕一系列的意象,写出闺中思妇的相思之苦。

通过思妇的相思之苦来诉说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淡淡的月光映照着不知多长的道路--这回家之路何其漫长;泛着清香的划桨、小舟静静的飘摇--百姓如江河中的小舟随波飘摇。

明月照着圆峤,人却相隔千里--何日国如故家复合;风儿拂着轻帆,夜空中一行燕飞过--燕能归人漂泊。

这一夜,言惭举杯的庾亮,也笑笑几年来一直持斧的吴刚--言庾亮(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依然受到尊敬)笑吴刚意在北伐。

看波涛潮水何必去钱塘呢,青天银河自是渺茫--意在不随波逐流抗争到底。

【作者简介】张煌言(1664)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

字玄著,号苍水,汉族,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

后奉鲁王,联络1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20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

至清康熙三年,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3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

以为。

举:抬,仰。

【译文】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赏析】《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

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

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

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

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

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

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

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401.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唐·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说起中秋诗词,大家耳熟能详莫过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但其实在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中秋诗词,譬如我最喜欢的中秋诗句之一便是唐朝殷文圭的“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民俗学家们常说,中秋节直到明朝才具备“团圆”的节日内涵,但从殷文圭的诗句来看,虽然唐朝时中秋还未正式成为一个节日,但“中秋”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然有了团圆的象征。

02.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唐·张祜·《中秋月》03.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04.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

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

——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此诗写雨后清秋明月的皎洁,给人以明朗阔大、安详宁静之感。

0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0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07.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唐·李朴·《中秋》0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0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11.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

——赵崇森·《玩秋月》12.酒入银河波底月,笛吹玉桂树梢风。

——宋·杨万里·《中秋与诸子果饮》13.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宋·晁补之·《洞仙歌》14.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