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料工艺流程及相关纺织知识-第5章验布

布料工艺流程及相关纺织知识-第5章验布

第五章验布一、布料的基本品质要求合格的布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检验时应该对每一个细节予以注意。

如果有必要,可以将一些经常性项目做一个目录,以防止遗漏。

1、布料的组织、规格符合订单要求。

2、布料的幅宽应该符合订单要求。

3、布料的匹长大于27.4m(30码)或符合订单要求。

4、布料的外观和手感符合客户要求或确认样。

5、布料的颜色与确认样比较,其颜色差异必须在4级以上;匹与匹的颜色差异必须在4级以上;布料不能有前后色差、左右色差及色花。

6、布料的纬斜或纬弧必须小于2%~3%。

7、Ke小于25(Km小于30)订单要求。

8、假开剪的数量不能超过订单要求,并且布头、布尾3m(3码)以内不能有假开剪。

9、染色牢度、缩水率及其他测试要求应符合标准。

10、面料无异味。

11、所有抽查样品的长度总和与供应商细码单或布卷标记码数是否相符,数量允差不超过1%。

二、布料检验的步骤和方法一)、确定受检数量:一般的,采用AQL抽样标准检验(或检验该批布料的10%,不足200m时全检;或按客户确定检验数量)。

具体的说是采用AQL 4.0、检验水平Ⅱ、单次抽样(按卷抽样),进行普通检验或严格检验。

怎样采用AQL标准抽样检验,还需要与客户沟通,这与布料的价值有关。

二)、选择受检包号或卷号一般面料供应商都提供细码,检验者可根据细码挑出需要检验的布卷或布匹,必须注意,抽验是随机的,这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

三)、检查基本项目按上述的“布料的基本品质要求”,检验布料的外观、重量、密度、手感、花型、颜色、幅宽、匹长、纬斜或纬弧等。

如果基本项目不合格,就没有必要再检验疵点,可立即将其归入不合格的布卷。

在基本项目合格的前提下,可以做疵点检验。

1、布料的组织结构1)、布料的组织布料的组织是指纱线交织的规律。

对机织物而言,是指经纬纱的交织规律,如平纹、斜纹、缎纹以及提花等。

对针织物,如平针、罗纹、双反面、经缎等。

对收货方的检验员来说,并不需要很精确地去分析纱线的交织规律,只需要检验花纹的外观和大小是否符合确认样。

所以可目测或借助方大镜、照布镜观察布料的纱线交织规律和花纹外观。

任何组织或者花纹的错误,应该判断为重大疵点。

①、纱线的支数:纱线的支数表示纱线的粗细,一般很难依靠目测来判断,故不要求检验员去检查。

但如果发现布料的厚度、紧密度或重量不符合确认样时,可送样品至专业的测试机构要求测试纱线的纱支。

②、布料的密度:机织物纬向及经向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有经密和纬密之分。

如果发现布料的厚度、紧密度以及重量不符确认样时,应该检查此项目。

布料密度的测定较为简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在测定经纬密度时,取样位置至少离面料头尾1m以上):A、分解拆纱法:剪取一定尺寸,一般等于或大于1×1英寸的矩形试样,从边缘起逐根拆除,然后计数,就得到一定长度内的经纬度向纱线根数。

B、照布镜分析法:在照布镜窗口,点数经纬纱根数。

因照布镜的窗口尺寸正好是1×1英寸,点数的结果即为1英寸内的经纬纱根数。

C、斜线光栅密度分析法:一种简易方便的测定方法,但是精确度较差。

2)、布料的重量布料经常需要用单位面积重量(如g / m2)或者单位长度重量(如g / m)来表示其规格,但以前者居多。

布料的重量可通过两种方法得到:①、一种方法是切一个标准面积(一般为10×10cm,所切的标准面积越大,越准确),用电子磅称重后换算为g / m2即可。

②、一种方法是通过称量每匹重量,可以方便的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单位面积重量:单位面积重量(g / m2)=每匹重量匹长(m)×平均宽度(m)但是以上的计算将布料的含水量考虑在内,如果要得到更为精确的单位面积重量实验室测试需要将布料置于标准状态下(65% RH,20℃)24小时。

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公英制单位面积的换算,可用下式:单位面积重量(g / m2)= 盎司/码2 0.0295在进行布料重量检验时,应该将实际称重的每匹重量与吊牌所示的重量进行对比。

一般允差为-2%、+5%。

但如果布料出口到有重量配额设限的国家,则不适合该允差。

2、布料的幅宽织造厂最常用的幅宽测量方法是量度布边之间的距离,即面料最外边的两根经纱之间的距离,此为实际幅宽。

但在实际生产中,含有边撑针眼的布边是不能用来生产产品的,这就需要测量有效幅宽,有效幅宽是指除去布匹织边和/或定型机针孔、布匹主体上未染印的、未上涂层的或其他未经过处理的表面部分而量度出的宽度。

由于幅宽直接影响制品排料,因此测量幅宽是最重要的检验项目。

在检验布料幅宽时,每匹布料应测量三次,即布头、中间和布尾。

所谓的布头、布尾也应离布匹的端头1m。

纬向弹力布料由于其由布幅的不稳定性,三次测量更为重要。

如果某卷布匹的宽度接近规定的最小宽度或布匹的宽度不均匀,那么就要增加对该卷宽度的检查次数。

如果在检验时,发现匹与匹之间的幅宽有较大差异,就要逐匹测量每匹的幅宽并分档,避免在裁剪时产生“窄幅布”。

大货的实际幅宽应在订单要求的上下限范围内。

3、布料的匹长从产品生产的角度看,布料的匹长是越长越好。

从布料生产的角度看,布料的匹长越短越方便。

通常的匹长标准不低于27.4m(30码),布匹中接合部分的长度不可少于30码。

布料的匹长不能小于标示长度。

布料厂为了满足最小匹长,对一些疵点不开剪,仅在布边挂一色线作为疵点标记,即所谓的“假开剪”。

假开剪只是一个标记,不等于有了这个标记,疵点就可以接受。

为了防止布料厂滥用“假开剪”,可向布料厂提出一个“假开剪”标准。

一般要求是:27.4m(30码)内不允许假开剪、27.4 ~54.8m(30 ~60码)不超过一个假开剪、54.8m(60码)以上不超过三个假开剪、布头、布尾4.6m(5码)以内不允许假开剪。

布料匹长的检验可在验面机上进行,验布机上的码表可以反映出长度数量。

如果是折叠包装的布料,可以量度折叠层的长度,至少在不同的折叠层量度三次,计算其平均值。

对梭织布匹而言,整卷布匹可以由多个部分连接而成,除非购买合同中另有规定,如果某卷布匹中含有长度低于40码的接合部分,该卷将被定为不合格。

4、布料的花型颜色1)、花型:布料的花型与确认样核对必须准确无误。

2)、颜色:严格地说,布料的颜色与确认样核对也应准确无误,但从布料的实际生产来说,要求完全一样似乎是不可能的。

一般地,如果与确认样色差在四级以上(评定变色度灰色样卡)也可接受。

如果客户对颜色的要求较高,即使在四级以上,也要将大货布产寄给客户确认。

在检验大货布料的颜色时,检验时要特别注意同一匹布料前后色差和左右色差,以及匹与匹之间的色差(俗称缸差)。

同一匹布料的前后色差和左右色差是不能接受的,如缸差如果在四级以上,一般可以接受。

如果勉强达到四级(目测有差异)时,生产中必须分色。

进行颜色检验的方法如下所述:A、在待检布料上剪下全幅宽5英寸长的布条,并标记左右边,用该布条在该匹布料中间、布尾各核对一次,确保布料无前后色差。

B、在待检布料的布头、中间、布尾,将左右边合拢,检验有无左右色差。

C、在其他的待检布料上都剪下这样的布条,同样检验前后、左右的色差情况。

D、最后把这些布条集中起来,检验匹与匹之间的缸差情况。

如果缸差勉强达到四级,并且目测有色差,则需对所有的布料分色。

首先根据这些布条的缸差情况制作缸差卡,作好记号,例如A色、B色等等。

用缸差卡去核对所有布料,在布料上也作好A色、B色等记号。

将此缸差卡,以及各个缸差颜色的数量作为生产技术文件提供给有关部门。

品、光源、观察者等三个因素有关。

光源和观察者是可变的因素,尽管人与人对颜色的感觉和认识会有差异,但不足以使评估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

而由于气候、地点和时间等光源条件的变化,有可能使评估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为此,在颜色评估中,标准的人造光源被广泛的采用。

灯箱就是一种人造光源,是一种在特定光源条件下进行对色、评定色泽的工具。

在灯箱中模拟的标准人造光源有:北向天然光(DAY)、白炽光(A)、紫外光(UV)、冷白荧光(CWF)。

可按需要选择,操作简单,能反映色泽的真实情况。

其中北向天然光(DAY)采用的最多。

如果有条件,颜色检验(如原样色差和缸差)可在灯箱中进行。

如果没有条件,则可以在自然的北向光下进行对色评级。

下表是国际主要通用光源资料:②、染色牢度:染色牢度是布料的重要品质指标。

合格与否的结论必须通过试验室测试。

可委托专业的或客户指定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如果测试只是供内部参考之用,可按洗标要求选择以下洗涤方法:a、洗涤的温度:冷、温、热;b、干衣的方法:滚筒烘干、挂干、平放干燥等;c、烘干的温度:中温、低温等;d、整烫:低温、中温、高温;e、漂白:漂白剂种类;f、其他洗涤要求。

洗涤后用褪色及沾色样卡进行评级,一般商业要求为:变褪色牢度高于四级,沾色牢度在 3 ~ 4以上。

A、磨擦色牢度:磨擦色牢度的测试较为简单,磨擦牢度分干、湿两种。

干磨擦牢度是用漂白用磨擦染色织物后,观察白布沾色情况。

湿磨擦牢度是用含水100%的湿漂白布磨擦染色织物后,观察白布沾色情况。

试验方法是取8cm×25cm试样两块。

一块做干磨擦牢度用,一块做湿磨擦牢度用。

试验时将测试样铺平在磨擦牢度试验仪的试样台上,压牢后另取5cm×5cm漂白平布固定在磨擦头上。

漂白平布的经纬方向与被测试样的经纬方向相交成45°角。

然后把磨擦头放在试验布上来回磨擦10次,每次来回约1s。

一块试样应在经向正面分别磨3次。

然后按“染色牢度沾色样卡”评定等级。

测定湿磨擦牢度时,磨擦头上的白布应含水100%,评级待干燥后进行。

如果没有磨擦牢度试验仪,可以用手工的方式进行,但结果只能作为内部参考。

一般商业要求为:干磨擦牢度四级以上,湿磨擦牢度三级以上。

B、皂洗牢度:皂洗色牢度是指服装材料耐皂洗的程度。

材料的皂洗色牢度与染料、纤维性质有关。

材料的变色不仅会破坏商品本身的外观,材料的沾色还会影响其他同时洗涤的服装。

皂洗色牢度测试是将试样与一块或两块规定的贴衬织物贴合,放于规定配方的皂液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各国关于皂洗色牢度的标准有:ISO 105、BS 1006、BS EN 20105、DIN54040/54011/54013/54014/54017、NF G07 093-6、JIS L 0844、AATCC 61、CAN/CGSB-4.2、AS 2001.4。

在AATCC 61等标准中规定了下表所示的试验条件:C、光照牢度:差的耐光色牢度会破坏商品的外观,如丝织物的耐光性能不是很好,可能会导致挂在商店衣架上的衣服褪色,这就需要很好地控制光照强度,以确保商品不会因商店内的高强度灯光而在肩膀处有褪色横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