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词
三、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作为与苏轼前后相继的词坛领袖,周邦彦具有与 苏轼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贡献。 苏轼如唐诗中的李白,追求创作的自由,强调性 情的自由流露,力图打破词作原有的创作规范; 周邦彦则如杜甫,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 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 周词的法度、规范,主要表现在章法、句法、炼 字和音律等方面。因法度井然,使人有门径可依, 故“作词者多效其体制”。
周《六丑》与苏《水龙吟》比较
(1)苏轼《水龙吟》虽表现才难为用、一任飘 泊的迁客逐臣的现实处境,但全词由人体物,心 与物游,借物写人,神与人合。笔法空灵,气韵 生动,既抓住了杨花之神,又摄取了人的精神, “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 (2)周邦彦《六丑· 蔷薇谢后作》紧扣题意,图 形写貌之中有借物寄怀的意蕴,比兴深婉,含蓄 蕴藉。笔法沉郁顿挫,长于铺陈勾勒,“一步一 态,一态一变”,既层层铺叙,又笔笔转折,愈 转愈深,辗转腾挪,每于词意尽处再翻新意,而 又结构圆浑,章法缜密。
(一)周词的铺叙和章法结构
周词的章法结构,主要是从柳永词变化而来。柳 词善铺叙,但大多数是平铺直叙,一般是“时空 序列性结构”,即按情事发生、发展的时空顺序 来组织词的结构,明白晓畅,但失于平板单一而 少变化。 1、周词也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 叙”,往往将顺序、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 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 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 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周邦彦词
授课人:张春义 嘉兴学院中文系
Hale Waihona Puke 、周邦彦的生平 1、在28岁时献《汴京赋》,歌颂新法,由太学生直升为 太学正(详见教材) ; 2、旧党执政,苏门诸君子回朝,周邦彦被挤出京城(详 见教材) ; 3、新党上台,苏门词人遭贬,周邦彦重返朝廷(详见教 材) ; 4、晚年与蔡京诸人的瓜葛,又放外任(详见教材) 。
(一)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
主要抒写词人孤独疲倦、漂泊流落的情绪, 对宦游生涯的厌倦和人生失意的感慨与对 故乡、旧友的思念,并以自我抒情的方式 表现士大夫文人抑郁苦闷的情怀,潜在地 反映出北宋亡国前夕士大夫悲观失望的心 理。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 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翰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 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 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时眠。
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能够把一丝 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 情思毫发毕现。如《六丑·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 过翼,一去无迹。为问家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更谁追忆? 但蜂媒蝶使,时扣窗隔。 东园岑寂,渐朦笼暗碧。静 遶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 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 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此词一题“落花”,通过咏叹凋谢后的蔷薇花来抒发 作者的惜春伤逝之情,也隐约透露出词人仕途失意、迟暮 落寞的身世之感。笔法沉郁顿挫,长于铺陈勾勒,“一步 一态,一态一变”,既层层铺叙,又笔笔转折,愈转愈深, 辗转腾挪,每于词意尽处再翻新意,而又结构圆浑,章法 缜密。
(二)周词的句法、炼字等语言特点
1、周词善于锻炼字句,自铸伟辞,熔化典故成语,隐括 前人诗句 沈义父《乐府指迷》:“(周词)往往自唐宋诸贤诗 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沈雄 《古今词话》:“清真词多用唐人诗句紧括入律,浑然天 成。”张祥龄《词论》:“片玉,人称善融唐诗。” 比起晏几道、贺铸等人词偶尔化用一二句,或仅字面化用, 或仅一字不改地全句嵌用,或句法不变而略改几字,周词 往往一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 的语言,更从立意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 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 如上引《西河· 金陵怀古》(详见教材);又如《瑞龙吟》 (章台路)一词多处化用唐人诗句,“试花桃树”化用张籍 《新桃行》:“植之三年余,今年试初花”:“定巢燕子”化 用杜甫《堂成》:“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这些主要表现为字面的点化,而“前度刘郎重到”句,则 化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意。
2、周词语言富艳精工而又浑然天成
周邦彦采融前人诗句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借用前人 诗句作辞藻,即所谓字面;二是用前人诗句的意境,加以 点化,创造出新的意境,为自己的词作内容服务。实际上, 周邦彦并非仅止于采用前人诗句字面,他还把前人诗句的 意蕴风骨融通于词,袭古咏新,这是形成清真词典雅富丽 而又饶于情致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邦彦善于在融化前人诗句中的意境后,表达出自己所要 表达的心态与情感。因为能融化,也能创造出新的意境, 故不露针线痕迹,让人读时觉得语语如己出,即宋人所说 的“浑然天成”;因为能表达得深美,且加入他自己的新 意,故周词又不失独特的创造性。 周邦彦既善于锻炼字句,自铸伟辞,更善于熔化典故成语、 隐括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如同己出,字字有来历, 带有浓重的书卷气,因而形成富艳精工的语言特征,这就 使词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向雅化、文人化的方向发展。
黄苏说:“前三句见春光已去。‘地卑’至‘九江船’,言其地之 僻也。‘年年’三句,见宦情如逆旅。‘且莫思’句至句末,写其 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 陈廷焯说:“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如《满庭 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 陈洵说:“层层脱卸,笔笔勾勒,面面圆成。”
(三)周词的音律特点
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1、调美——“创调之才多” 周邦彦与柳永一样,也长于自度曲。他新创、自度的曲调共50多调, 虽不及柳永之多,但声腔圆美,用字高雅,较柳永俗词俗调更符合南 宋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遵从和效法。 周邦彦妙解音律,整理古调之外,还创制了许多引、近、犯曲(如 《兰陵王》《六丑》 等),音律清妍和雅,深得词家正宗之神韵。 2、律严——注重词调声情与宫调的协调 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声情与宫调的协调。宫调不同,声情各异。 如商调凄怆怨慕,黄钟宫富贵缠绵。周邦彦写离别感伤的词《少年游》 (并刀如水)选用商调, 而《少年游》(南都石黛)则用黄钟宫。 3、字工——格律精严,音韵谐美 周词审音用字,格律法度极为精审,用字平仄皆有严格规定,仄声中 的上、去、入三声亦不容相混,使词的音律字句趋于完善和定型,对 音律的规范化有很大的贡献。 周词擅长用拗句 ,有清浊抑扬之美。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更能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又能加强 声情顿挫的美感,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音律上 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周词的独创。
周《西河》与苏《念奴娇》比较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借历史人物周瑜 的史实和形象而表现个体情志,偏重于个人境遇 变化的现实感触,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 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 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风格雄姿英发, 高逸旷远,充满豪放飘逸的情调和浪漫情怀。 (2)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对历史和现实都 具备反思的意向,借怀古传达对历史人生价值的 评判,偏重于悲剧意识的渲染,抑扬顿挫的音调, 沉郁悲壮的风格,特有的深情与忧伤,使壮美与 优美融为一体,满载历史的深邃和沧桑的美感。
学界争议的焦点:有关“十年不调”的实际情况及与党争 的关系问题;有关“提举大晟府”的问题;有关晚年仕途 通显、超擢及与蔡京集团的关系问题。
二、周邦彦词的题材分类与内容特征
周邦彦被誉为“词家之正宗”,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 者”,对宋词艺术形式的成熟与完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周词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并不丰富,主要有羁旅行役、咏 物、爱情、赠别和登临怀古等题材,表现词人孤独疲倦、 漂泊流落的情绪,以及伤春悲秋、怀古伤今、离愁别恨的 失意情怀,或者借爱情寄托人生感慨、身世遭遇,与婉约 派词人柳永、秦观等一脉相承,在题材内容方面并没有新 的开拓和发展。 (一)羁旅行役词,如《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等 (二)咏物词,如《六丑· 蔷薇谢后作》等 (三)登临怀古词,如《西河· 金陵怀古》等 (四)爱情词,如《瑞龙吟》等
(三)周邦彦的登临怀古词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 髻鬓对起。怒涛寂竟打孤城,风樯遥度天 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 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 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 里。(《西河· 金陵怀古》)
周词的铺叙主要是环型铺叙法,时空转换的线路是: 今——昔——今——昔——今,回环往复,变换频繁。 章法结构表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或称 为“网状结构”);景情的组合方式是:景情相间而出, 一步一映衬,一层一渲染,构成一个圆融浑成的艺术境界。
2、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四)周词浑厚和雅、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后人多以“浑”字评周词,如冯煦《蒿斋论词》: “周之胜史,则又在一浑字。词至于浑,而无可 复进矣。”孙麟趾《词径》:“词至浑,功候十 分矣。”所谓“浑”, “浑成”、“浑厚” 之 意,指的是周词“浑厚和雅”的艺术风格。 周词以浑厚和雅、沉郁顿挫为风格特点。“沉郁” 指感情深沉含蓄,“顿挫”指手法变幻多端。周 词以讲究人工思力为特点,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圆 美醇熟,以及思想内容与形式因素之间的完美和 谐,协律、高雅、典重、多故实、善铺叙,并在 浑化无迹中沉郁顿挫地表达情感。
(二)周邦彦的咏物词
咏物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柳永等宋初词人的咏物词,主要 描摹物态,图形写貌。苏轼的咏物词,开始将状物态与抒 人情合而为一,但所作咏物词不多。 周邦彦所作咏物词既丰富,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 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 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 径。 在艺术上,周邦彦咏物词密丽幽深,浑厚醇雅,言情体物, 穷极工巧,善于铺叙,长于勾勒,以工笔写景咏物,形神 兼备,以思力摹写人情物态,细腻入微,进一步发展了柳 永“以赋为词”的写法,初步确立了宋代咏物词的艺术规 范和基本作法(如《六丑· 蔷薇谢后作》等,详见“铺叙” 条词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