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
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
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

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

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

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
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

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

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

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

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

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

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大宗。

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

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

”评价是相当高的。

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是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

其次,在内容题材上,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恋情词,则往
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姜夔的时代是一个令人灰心失望的时代。

作为江湖游士,他的前途命运更是渺茫黯淡。

加上他一生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来看待世界。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家的感慨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

其寄托在若有若无,若即若离间含义丰富深广给读者留下极大想象空间。

周邦彦所作的咏物词
再次,在艺术形式上,周邦彦在艺术形式上融会各家,达到纯熟的地步。

周词的最大特色是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

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所云:“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

”而其善铺叙的最大特色,又在于用多层次结构来抒发婉曲深致的内心情感,用曲折多变的笔触来叙写复杂多变的事件。

如《瑞龙吟》,全词写探春归来,追叙游踪,为双拽头结构,第一片写徘徊于章台路_川日游之处。

第二片写在旧游处追忆当年伊人的服饰情态,是插叙。

第三片写今昔之感,分作五层:一层写旧处重游,“惟有旧家
秋娘,声价如故”,不明言未见伊人,二层寄托深致想念之情,仍不明言未见伊人;三层“知谁伴”二句才慨叹无人作伴,顾影自怜。

这三层皆盘马弯弓,欲吐又吞。

至第四层“事与孤鸿去”方归结事过境迁,人去台空,显出其沉着刻画之力,并启下文。

所谓“事”者,即上文歌舞、赋笔、露饮、闲步以及与这些事有关的伊人。

第五层又分作三步:先用“探春尽是伤离意绪”作高度概括,点醒题旨,收拾上文—前言所至之处,所见之景、所念之人、所记之事,无非伤离意绪;接着写归途官柳低垂,池塘飞雨,~片凄凉;最后以景语写情,归院后但见满帘风絮,更加重断肠情怀,层次繁多而次序井然,章法极为缤密曲折,既讲究脉络使首尾照应,又讲究层次波澜,使铺叙之情事摇曳生姿,同时也讲究对比映衬来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情感。

用他自己的词“曲径通深窈”(《隔浦莲>)来概括其章法结构的特色是很恰当的。

而姜夔,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他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变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如《扬州慢》,词中的“吹寒”,“冷月”等都是运用通感。

起首二句的句法明显受到柳永《望海潮》的影响,但柳词是正面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而姜词则是从侧面着笔,从虚处表达对扬州残破的深沉感慨。

用笔一下一反,一实一虚,恰好形成鲜明对照。

他的另一首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也同样是从虚处传达出无穷哀感,笔致清虚,意境空灵。

故张炎说姜词“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

姜词在形式
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

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这是周词所没有的。

如《念奴娇》序,写景清新优美,具有散文诗般的意境。

姜夔“健笔写柔情”,使词中的恋情刚化,笔致清虚,意境空灵,给读者留有较大的空间与思考余地,加上隽永的小序,这就是他不同于周词艺术特色。

周邦彦、姜夔的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当代学者缪钺先生在谈到周、姜词风时,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

他说:“周词华艳,姜词隽澹,周词丰腴,姜词瘦劲,周词如春圃繁英,姜词如秋林疏叶。

”他以三个分句,形容和描写周、姜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华艳与隽澹,是就词的色彩而言的;丰腴与瘦劲,是就词的风貌而言的;繁英与疏叶是兼色彩风貌而言之。

其核心是丰腴与瘦劲。

他这段话说得形象而准确,的确抓住了周、姜不同的风格特征。

周、姜这种不同的艺术特色的确都能别树一帜,在宋代词坛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清真与白石在宋词创作上的各自成就,正如陈廷焯所说:“美成、白石,各有至处,不必过为轩轾。

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词宗,自属美成;而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

”不可否认二人在其词作中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在宋词的传承与开拓进程中二人的地位与作用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参考文献:《唐诗.宋词元曲》《国学四库》编委员2009年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意境风格流派》王昌酋广东人民出版社1968年《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田恩铭陈雪婧200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