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原理及应用

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原理及应用


合成转矩分析:

K6K1K2导通时,电流从A相流入, B相C相流 出,且ib =ic=-0.5ia,则产生的转矩如下图a。

同样的分析,可得其它导通状况时产生的转矩 矢量,如上图b和上图c。
C:电机三相连接的两两导通方式

K1K2导通时,电流从A相流入,C相流出,且 ib =ic=-0.5ia,则产生的转矩如下图a。
图7.1
SR的原理和特点
转子既无绕组也无永磁体。 定子上有集中绕组,径向相对的两个绕组串联构成一 个两极磁极,称为一相。 研究表明,低于三相的SR电动机没有起动能力。 原理上,SR与步进电机相似,遵循“磁阻最小原 理”——磁通总是要沿着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 DABCD顺序通电时,转子逆时钟旋转。 SR是一种大步距角的步进电机。 相数多,步距角小,利于减小转矩脉动,但复杂度和 成本都会增加。
(6.7)
BLDCM的数学模型(4)

电磁转矩方程为:
Te
1
(e a i a e b i b e c i c )
(6.8)
BLDCM的等效电路图为:
二、BLDCM控制系统

1、三相BLDCM的控制方式
A:电机三相Y连接的两两导通方式


两两导通方式是指每一瞬间最多只有两只开关导通, 每隔60度电角度换相一次,每次换相一个开关,每个 开关最多导通120度电角度。 正向时的导通顺序为: K1K2,K2K3,K3K4,K4K5,K5K6,K6K1,K1K2 反向时的导通顺序为: K1K2,K6K1,K5K6,K4K5,K3K4,K2K3,K1K2

第二阶段: t1 <t<t2,
图7.6
L不断增大,存 在旋转电势, 电流变化规 律受导通角 影响较大。
角度位置控制方式(3)

第三阶段: t2 <t<t3,关断开关管。一方面在-Us的
作用下磁链和电流减小,另一方面L在继续增大,存在 旋转电势,电流下降更快。

第四阶段: t3 <t<t4,L基本不变,无旋转电势,电流

自控式系统构成:

自控式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主要由同步电动机、 逆变单元、转子位置检测器和控制单元构成。
自控式同步电机的起动

电机起动之前,同步电机静止,转子位置检测器检测 出转子的初始位置,d轴与A轴的初始夹角为。
起动分析:

在三相绕组中通入如下电流:
i A I m cos( 0 ) i B I m cos( 0 120 ) i C I m cos( 0 120 )
课程内容回顾
第一章:变频调速的一些概念 第二章:坐标变换和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第三章:PWM方法 第四章:矢量控制和DTC控制 第五章: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第六章: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第七章:SR简介
BLDCM的基本特点

气隙磁场感应的反电动势和供电电流关系:
气隙磁场感 应的反电动势波 形为梯形波,包 含较多的高次谐 波。
二、BLDCM的数学模型

由于稀土永磁材料的导磁率很低,转子的磁阻 很高,可忽略转子的影响,可得BLDCM的定 子电压平衡方程式为:
u a R 1 0 0 i a L a L ab L ac i a e a u 0 R 0 i L L b L bc p i b e b 1 b b ba u c 0 0 R 1 i c L ca L cb L c i c e c

同样的分析,可得其它导通状况时产生的转矩 矢量,如上图b和上图c。
D:电机三相连接的三三导通方式

K6K1K2导通时,电流从A相流入,B相C相流 出,且ib =-ia,则产生的转矩如下图a。

同样的分析,可得其它导通状况时产生的转矩 矢量,如上图b和上图c。
2、BLDCM伺服系统设计
位置速度检测 PS 位置 调节器 速度 调节器 电流 调节器 PWM 发生器 逆变器 BLDCM
(6.5)
BLDCM的数学模型(2)

BLDCM的转子磁阻不随转子位置变化,假定 电机三相对称,则有:
La Lb Lc L L ab L ba L cb L bc L ca L ac M
(6.5)式可重写为:
u a R 1 0 0 i a L M M i a e a u 0 R 0 i M L M p i e 1 b b b b u c 0 0 R 1 i c M M L i c e c
(6.6)
BLDCM的数学模型(3)

由于电机三相对称,即:
ia ib ic 0 pMia pMia pMic 0
(6.6)式可简化为:
0 0 i a e a u a R 1 0 0 i a L M u 0 R 0 i 0 LM 0 p i b e b 1 b b u c 0 0 R 1 i c 0 0 L M i c e c

差动变压器式位置检测方法(1)
差动变压器式位置检测方法(2)
该方法装置结构简单,工作较为可靠,所以应用较广。
但这种位置检测是粗精度的。
光电式转子位置检测方法

就是利用光电元件进行位置检测。
1、简单式位置检测: 用光电元件代替电磁元件进行位置检测。
2、绝对式光电位置检测

采用绝对式光电码盘。
不产生电磁转矩。在-Us的作用下磁链和电流减小。

第五阶段: t>t4,在这一阶段若电流没有衰减到零,
电流产生制动转矩,电机进入制动状态。
电流斩波控制方式

在电机低速运行时,往往采用电流斩波控制方式来避 免过大的电流冲击。
7.3 PWM控制的SR调速系统设计

位置检测对系统性能十分重要。
系统框图
调速原理:

式(6.3)
6.2 转子位置检测

准确可靠的转子位置检测是自控式同步电机变频调速 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 转子检测一般采用无接触式,常用的转子检测型式: 电磁式、磁敏式、光电式和间接式等。 电磁式子位置检测方法 通过与转子同轴旋转的凸凹圆盘来改变检测元件 的电磁关系,从而达到检测转子位置的目的。 电磁检测方法又可分为差动变压器式和接近开关式 两种。
合成转矩分析:

K1K2导通时,电流从A相流入, C相流出,且 ia =-ic,则产生的转矩如下图a。

同样的分析,可得其它导通状况时产生的转矩 矢量,如上图b和上图c。
B:电机三相Y连接的三三导通方式
三三导通方式是指每一瞬间最多有三只开关导通,每 隔60度电角度换相一次,每次换相一个开关,每个开 关导通180度电角度。 正向时的导通顺序为: K1K2K3,K2K3K4,K3K4K5,K4K5K6,K5K6K1,K6K1K2 反向时的导通顺序为: K1K2K3,K6K1K2,K5K6K1,K4K5K6,K3K4K5,K2K3K4
间接式转子位置测量方法
通过利用电枢绕组的感应电动势间接检测转子的位置。 一般分两种:端电压检测法和电压模型法。 端电压法:用于负载换相系统,每相端电压在一个周 期内两次过零点,以此来检测转子位置。 电压模型法:根据模型计算出磁场的大小和方位,间 接获得转子位置。

6.3 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举例
di dt
L r
(7.2)

电压方程可改写为:
di U s L dt iR ir L
(7.3)

相绕组的电感随转子位置变化的规律为:
图7.4
角度位置控制方式:

角度位置控制是开关磁阻电机常用运行方式。
图7.5
角度位置控制方式(2)


角度相位控制分5个阶段:
第一阶段:0<t<t1:相电流基本线性上升。
较适合于负载换相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3、增量式光电码盘转子位置检测方法
增量式光电码盘位置检测

增量式光电码盘检测位置精度高,信号质量好,在 高性能同步电机调速中广泛应用。 但采用增量式光电码盘时初始位置的确定比较关键。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简单式+增量式的方法。 增量式光电码盘还可用于电机速度的检测。 常用的速度检测方法有M法和T法。 M法:通过测量一定周期内脉冲的个数来计算转速, 适用于高速测量。 T法:通过测量脉冲的周期来计算电机的转速,适用 于低速测量。
(6.1)

定子合成磁势为:
Fjs W1 (i A ai B a 2i C ) W1
3 2
Ime
j( 0 )
F e
s
j( 0 )
(6.2)
起动分析(2):

此时,同步电机的静止起动转矩为:
Te C m F F sin
s r
(6.3)
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电机的起动转矩大于负载转矩,则电机开始转动。 电机起动后,角速度为,必须有:
两种变频调速方式
同步电机变频调速按控制方式可分为自控式和他控式 两种。 他控式;装置与电机是独立的。变频装置的输出频率 由转速给定决定,由于同步关系,这时系统一般为开 环,所依据的原理是VVVF。

控制简单,但存在转子振荡和失步问题。
自控式

自控式:变频装置与电机非独立,变频装置的输 出频率是依据电动机轴上所带的转子位置决定。 组成电源频率自动跟踪转子位置的闭环系统。 由于同步电机供电频率受转子位置的控制即定子 磁场转速与转子转速相等,始终保持同步,因此 不会出现转子振荡和失步的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