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基础知识和常见专业术语一、税法构成要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法律承担者,但并非一定是经济负担者)与负税人(正真经济负担者,在税法中不做明确规定,由什么决定呢?比如说房价高,想通过税法来打压,总打压不下来,所以并不是政府说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就是税负的转嫁。
2.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都站在了代征机关的中间,税款的传递业务)是代征收机构来扣和收,代纳税人去交不同:业务资金的流向的差别我国营业税、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规定有代扣代缴义务人;(资金向外流动付款过程中,扣下一部分去交给征税机关)我国消费税规定有代收代缴义务人。
(收款过程中,再多收一部分金额作为税,然后转手付给征收机关)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最基本的要素)的质与量质的规定性——征税范围——税目量的规定性——计税依据——税基4.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营业税,按行业交通运输业3%,服务业5%等等,17%,13%等)(采用这个税率,收入差距不会有很大变化的,可以鼓励竞争用这个税率,对于企业比较多)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个体,承包绝对数变化),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相对数变化)全和超之分:我国没有全额累进税率,也没用全率累进税率(缩小贫富悬殊,用于个人)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数量,重量,体积等,比如说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平方米)(车按辆,比较简单可行)5.起征点(开始征税达到的起点界限,没达到是不征税,一旦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是全额征收的,而不是超过部分征,只对收入低部分人可以享受,比如个体的增值税、营业税)与免征额(免征的数额,没达到的不征,达到或者超过是按超过部分征收,都可以享受)6.减免税种类税额=税基×税率(1)税额式减免: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
(2)税基式减免:国债利息不计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残疾人员工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加计100%扣除。
(给他发4000,可以按扣8000扣除)(3)税率式减免:例如营业税中高速公路通行费(正常情况是按5%)收入减按3%税率计算营业税二、常见税法分类三、税法中其他的常见词汇1、价内税与价外税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的划分,价内税:税收是价格的内涵,是价格的组成部分价内税的特点:价格=成本+利润+税金,价外税:就是价格以外的。
营业税,消费税都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2.从价税与从量税计税依据不同,标准的不同。
3.直接税与间接税按照是否容易转嫁进行的分类,像我国流转税中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都是间接税,纳税人往往是企业,收了钱了去交税,而负税人往往是最终的消费者。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是直接税!4.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我国的中央税:关税(世界各国)、消费税(我国为了宏观调控)、车辆购置税我国的典型地方税(比较小):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我国的典型共享税:增值税(按比率,中央75%,地方25%)、企业所得税(一部分全部重要,其他的六四分成)、个人所得税(第4大税种,以前的存款利息税现在停征了,以前都是归属中央的,其他一般六四分享)等等。
所有税种税率共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三种情况!税收的分类我国的税种分类方式主要有:1.按征税对象分类,可将全部税收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种类型。
(1)流转税类——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特点:流转税是间接税,是对物税,流转税的计税依据是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
(2)所得税类(收益税)——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特点:所得税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收入,发挥其公平税负、调整分配关系的作用。
(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者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特点:财产税可以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征收财产税可以防止财产过分集中于社会少数人,便于调节财富的分配,体现社会分配的公正性;纳税人的财产分布地不尽一致,当地政府易于了解,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征收管理。
(4)资源税类——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特点:税负高低与资源税级差收益水平关系密切。
征税范围的选择也较灵活。
(5)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
特点:特珠的目的性;较强的政策性;临时性和偶然性;税源的分散性。
【例3-2】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不属于财产税类的是()。
A.房产税B.车船税C.契税D.车辆购置税『正确答案』D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可分为工商税类、关税类。
(1)工商税类——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绝大部分)。
工商税收是指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各种税的总称,是我国现行税制的主体部分。
具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
工商税收的征收范围较广,既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也涉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是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税收工具。
占税收总额超过90%以上。
(2)关税类——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
关税是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主要是指进出口关税以及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
不包括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和船舶吨税。
关税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
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关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土地增值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征收和管理使用,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如增值税、资源税等。
【例题·多选题】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有()。
A.关税B.土地增值税C.房产税D.消费税『正确答案』AD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
(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价格为计税依据,其应纳税额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能充分体现合理负担的税收政策,因而大部分税种均采用这一计税方法,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和各种所得税等税种。
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课税对象的价格×比例税率(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体积等作为计税依据,其课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相关而与价格无关。
从量税一般实行定额税率,不受征税对象价格变动的影响,税负水平较为固定,计算简便如资源税、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课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单位税额(3)复合税是对某一进出口货物或物品既征收从价税,又征收从量税。
即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
如消费税中的卷烟和白酒。
计算方法:应纳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所得税『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类的有()。
A.营业税B.房产税C.车船税D.印花税『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为税包括的税种。
选项A营业税属于流转税,选项B房产税属于财产税,选项C车船税属于财产税,选项D印花税属于行为税。
税法及构成要素(一)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税法的概念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联系: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制度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2)区别: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而税法则是一种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11项)——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和法律责任。
1.征税人——“征税”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包括个体经营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纳税对象,征税客体,课税对象纳税的客体,也就是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税目纳税对象的具体化,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凡列入税目的即为应税项目,未列入税目的,则不属于应税项目。
制定税目的目的有两个:(1)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2)制定不同的税率。
并非所有税种都需规定税目,有些税种不分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一律按照课税对象的应税数额采用同一税率计征税款,因此一般无须设置税目,如企业所得税。
【例3-3】我国税法要素中,用来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确定征税对象适用不同税率的要素是()。
A.税率B.计税依据C.征税对象D.税目『正确答案』D5.税率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金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如增值税基本税率17%等;营业税基本税率3%、5%等;企业所得税25%等。
比例税率包括三种:①单一比例税率;②差别比例税率;③幅度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是按纳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纳税比例。
目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
(3)累进税率。
是指按照纳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一般多在所得税中使用,有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三种形式。
①全额累进税率。
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此相适应的等级税率计算征税的一种累进税率。
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中已不采用这种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
超额累进税率指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