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5-02-09T12:57:06.29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1月总第74期供稿作者:周优翠
[导读] 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

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周优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老沙湾镇中心学校8321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学生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

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心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
1.教师自己首先要表现出阅读的快乐,要先于学生进行阅读,挑选一些可读性强的的文章进行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评点精彩的文段;然后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和整理。

2.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推荐相关的书籍。

3.在课外,我及时关注班级爱读课外书的同学,树立典型,并号召同学向他学习,同时给予爱读书的同学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

几个星期下来,课余时间在走廊上闲逛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

4.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

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如读书汇报会、好书交流会、一本好书大家读、阅读欣赏课等等。

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把读书行为从需要外在的刺激转变为内在的需求。

5.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

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读书。

二、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1.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2.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

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

3.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

因此,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

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4.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对此,我们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三、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喜欢的方式去读,学生才会读的高兴,读的投入。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

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初读、品读。

初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

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

在品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

3.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急于求成。

五、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的主要措施
1.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

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最终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

在训练开始之际,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

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2.先易后难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

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

在题材上,学龄前的儿童以童话故事、短小的诗词为主,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

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

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