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案
素养目标:
能从多个权重修正后的模型选择优良模型应用。
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与难点:
(1)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2)WLS权重的选择
处理:在说明解决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EViews软件以教材案例数据说明异方差性解决的过程。
教学方法
1.运用EViews软件和案例数据说明异方差性的解决过程;
2.相关案例分析说明。
3.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5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课外作业及其要求
补充作业:
1.教材P56思考题:2.1-2.3
备注
内容
(标题)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2.3 拟合优度的度量
§2.4 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2.5 回归模型预测
课时
3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总变差的分解过程及可决系数的构建、意义;了解OLS估计的概率分布与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掌握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方法;了解回归模型预测的内容。
3.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5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教学案例5: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宏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马成文、郑丽琳编写-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省级精品课程-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教学案例10:公共产品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马成文、郑丽琳编写.-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省级精品课程-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
⒈比较分析:将本章内容与第二章内容相比较学习;
2.课堂讨论:针对本章开始的引例,让学生讨论可以选入模型的影响因素;
3.有限度的数学推导(OLS估计的性质)。
参考文献
1.周建.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诊断理论、方法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 张成思等译.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能力目标:
能正确解释拟合优度的经济含义,对回归系数的估计值与区间有正确认识
素养目标:
能根据估计回归结果快速做出系数显著性检验
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与难点:
(1)拟合优度的度量:R2
(2)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t检验
(3)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点预测
处理:利用例2.1消费函数说明模型随机设定及随机误差的数学含义与经济含义;详细解释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几个基本假定的含义;对高斯定理进行数学推导,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前述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备注
内容
(标题)
第五章:异方差性
§5.4异方差性的补救措施
§5.5案例分析
课时
3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模型变换法、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等异方差性解决方法;了解模型的对数变换有可能对异方差性的影响;掌握异方差性解决方法的EViews软件实现。
能力目标:
能正确认识加权最小二乘法权重的理解,会结合park等检验方法选择优良权重来修改模型。
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总体回归方程和样本回归方程,残差;
2.案例说明(教材例2.1,2.2);
参考文献
1.威廉·H·格林著 , 张成思译.计量经济分析(第6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 张成思等译.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能力目标:
能识别自相关模型的相关表现形式,并能进行自相关的检验,尤其D-W检验。
素养目标:
会在实际模型中进行本节知识的运用。
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与难点:
(1)自相关阶数的确定
(2)自相关性检验方法
处理方法:在说明检验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EViews软件以教材案例数据说明自相关性检验的过程及如何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从而给出最可靠的判断
能力目标:
能快速区分二元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差异,尤其是判定系数与调整的判定系数的差异。
素养目标:
在模型解释变量个数不同情况下,会比较模型的优劣。
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与难点:
(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表示形式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检验
(3)说明 、 、t检验的意义及判别准则
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第二章进行对比学习,简单复习与第二章相近的内容,特别强调本章中针对多元线性回归的新内容,如调整的可决系数、无多重共线性假定、F检验等内容。
补充作业:
阅读上述等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
备注
内容
(标题)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2.1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2.2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课时
3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1)区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本质;(2)了解总体回归方程和样本方程,能区分随机误差项与残差概念之间的差异;(3)会手工推导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式,也会利用eviews软件快速得到;(4)了解OLS回归线的性质,了解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
教学方法
1.举例说明自相关性的产生原因
备注
内容
(标题)
第五章 异方差性
§5.1 异方差性的概念
§5.2 异方差性的后果
§5.3异方差性的检验
课时
3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了通过本次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异方差性的含义、产生原因和产生的严重后果;掌握图示检验、GQ检验、怀特(White)检验等异方差性检验方法;掌握异方差性检验的EViews软件实现。
处理:结合本章引例“农业的发展反而会减少财政收入吗?”来说明直观判断检验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1.对于多重共线性产生的严重后果利用公式进行推导
2.EViews软件应用演示
3.相关案例分析说明
参考文献
1.周建.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诊断理论、方法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 张成思等译.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课外作业及其要求
补充作业:
1.教材P88思考题:3.1;3.3
2.教材P89 练习题:3.3-3.6
备注
内容
(标题)
第四章 多重共线性
§4.1 什么是多重共线性
§4.2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4.3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4.4 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
课时
3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多重共线性的意义、产生原因和影响,掌握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方法;掌握多重共线性检验修正方法的EVIEWS软件实现。
《计量经济学 》教学方案
内容
(标题)
第一章:导论
(课程地位简介,课程参考资料介绍);
§1.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
§1.3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课时
3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计量经济学发展简史;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掌握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模型设定的方法和要求;了解模型参数估计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模型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了解模型应用的领域;了解计量经济学中关于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的类型划分。
3.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5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高铁梅.计量经济析方法与建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课外作业及其要求
补充作业:
1.教材P110思考题:4.1;4.3
2.教材P111 练习题:4.3-4.4
§3.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
§3.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3.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课时
3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古典假定;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OLS法的基本原理和高斯—马尔柯夫定理,了解系数的估计误差与置信区间;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统计检验的意义和方法;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的EVIEWS软件实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给出相关讨论主题,由学生思考后发言,阐述观点
参考文献
1.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课外作业及其要求
教学方法
1.举例说明异方差的含义,产生原因
2.运用EViews软件和案例数据说明异方差的检验过程
3.相关案例分析说明
参考文献
1.威廉·H·格林著 , 张成思译.计量经济分析(第6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 张成思等译.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方法
1.图示法(总体回归方程和样本回归方程,残差);
2.案例说明(教材例2.1,2.2);
3.软件演示
参考文献
1.威廉·H·格林著 , 张成思译.计量经济分析(第6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著, 张成思等译.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能力目标:
掌握各类检验方法的原理,这样不需要死记硬背便能熟练使用。
素养目标:
熟练掌握各类异方差的检验方法。
重点难点及其处理
重点与难点:
(1) 异方差性产生的严重后果
(2) 异方差性检验方法,尤其是White检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