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

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1~2题。

1.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A. 冰川侵蚀B. 流水侵蚀C. 地壳下沉D. 火山喷发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D. 气温由低到高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

后海水涌入形成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

冰川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错。

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初期,是由冰川时期开始,海平面低,后海平面升高,全球气温由低到高,D对。

生物多样性由少到多,A错。

冰川时间气温低,应与地壳运动弱相关,B错。

随着蓝洞形成,陆地面积从大变小,C错。

“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

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

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

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

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

据此回答3~4题。

3. “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4. “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3.A 4.D3. 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

4. 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鼠穴”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圆洞。

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又称之为“壶穴”。

(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5~7题。

5.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岩浆冷凝D.堆积作用6.壶穴多分布于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稳定半封闭7.壶穴中常有丰富生物,是因为其A.充足的光照条件B.中游河漫滩C.泥沙淤积严重D.山前冲积扇【答案】5. A 6. C 7. D【解析】5. 根据材料可知,“壶穴”是在“鼠穴”基础上形成的,其成因是由于水流携带无对坑穴的侧壁持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据此得名。

因此。

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选A。

6. 结合上题,壶穴的形成与侵蚀作用有关,在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侵蚀较为容易,侵蚀作用也更为强大,壶穴多分布于此。

而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稳定半封闭的环境中,侵蚀作用相对较弱,难以发育壶穴,据此分析选C。

7. 壶穴中常有丰富生物,是因为壶穴位于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或山前冲积扇地带,这些位置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故生物丰富。

与河道中其它区域相比,壶穴的光照应较弱;中游河漫滩往往几乎无壶穴发育;壶穴形成部位往往侵蚀作用强烈,泥沙淤积并不严重。

据此分析选D。

【点睛】本题一定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裂隙发育。

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

吐鲁番火焰山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和田玉由镁质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替变质而成,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浅水河滩是玉石富集区。

图a为新疆地形图,图b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据此回答8~10题。

8. 形成火焰山、和田玉的岩石分别与图5中序号相对应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9. 拾玉的重要地段和最佳季节是A. 甲,春季B. 乙,夏季C. 丙,秋季D. 丁,冬季10. 形成火焰山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生物风化、流水侵蚀B. 化学风化、冰川侵蚀C. 物理风化、风力侵蚀D. 物理风化、海浪侵蚀答案:8.D 9.C 10.C【解析】8. 根据材料,形成火焰山的岩石是沉积岩。

形成田玉的岩石是变质岩。

根据地质作用类型,图5中序号①是冷凝形成的岩浆岩,②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③是重熔形成的岩浆,④是变质岩。

相对应的是②④,D对。

A、B、C错。

9. 拾玉的重要地段是河流出山口,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多,丙地。

最佳季节是秋季,水量减小,河床泥沙出露多。

C对。

甲、乙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不易沉积,A、B错。

丁地水量太小,冬季断流,流水不能把玉石带到这里,D错。

10. 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植被少,生物风化、化学风化作用少,A错。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B错。

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火焰山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物理风化、风力侵蚀,C对。

距海远,没有海浪侵蚀,D错。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左图)和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

据此完成11~13题.11.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A.流量减少B.汛期变长C.流程变短D.泥沙增加12.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A.褶皱—一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断裂——褶皱—一隆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D.褶皱——断裂—一下陷——流水侵蚀13.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钻孔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A.Ql B.Q2 C.Q3 D.Q4【答案】11.D 12.A 13.B【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11.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冲积扇发育,泥沙含量增加,位置没有变化,汛期和流程不会有变化,D正确。

12.山前断裂带南北两侧均有褶皱,故先出现褶皱现有断裂,材料中指出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故下陷后沉积,A正确。

13.流速比较快,沉积的物质以颗粒大的物质为主,它的重力比较大,不容易携带。

而流速减慢,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小,故Q2水流速度最缓,B正确。

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有一些奇怪的柱子,这些柱子顶部有一块巨石,看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祭祀场景(如图)。

这就是自然奇观—“粘土塔”。

完成14~15题。

13. 关于“粘土塔”景观岩层形成主要地质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冰川搬运、堆积形成的冰碛土B. 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C. 大规模的岩浆喷出冷却形成D. 风力携带泥沙沉积14. 当地有利于“粘土塔”长期保存的条件是A. 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B. 顶部巨石,阻挡雨水侵蚀C.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D. 植被茂盛,阻挡风力侵蚀【答案】13. A 14. B【解析】13.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粘土塔岩层中含有粘土和石块,应该是在冰川搬运、堆积形成的冰碛土,巨石为它们下方的冰碛土阻挡了雨水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土壤被侵蚀殆尽,形成这种奇特的地貌。

A正确。

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形成的岩层往往颗粒较均匀,BD错误。

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岩层有气孔,C错误。

14. 巨石为它们下方的冰碛土阻挡了雨水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土壤被侵蚀殆尽,形成这种奇特的地貌,B正确。

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会只留下一根柱状岩层,A错误。

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气候较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小,CD错误。

【点睛】冰碛土是冰碛地貌的一种,它是指土壤在冰期被冰裹挟在其中,在间冰期由于气温升高而形成的一种土壤,其特点有:①颗粒大小混杂,无分选性,从大块冰川漂砾到极细的黏土混杂在一起,称冰川泥砾土;②碎屑磨圆度差,多具棱角,无定向排列;③砾石面上常有平直钉形擦痕;④冰碛物较致密,孔隙度和压缩性都很小,透水性弱。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海拔1100米。

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

据此完成15~16题。

15. 组成巨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16. 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答案】15. D 16. C【解析】15. 根据材料,巨石是花岗岩巨石,根据岩石的成因,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

组成巨石的矿物岩浆直接来自地幔,或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对。

地表、地壳不是岩浆的源地,A、B、C错。

16. 该巨石形成时,是岩浆侵入冷凝形成,后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被外力风化剥蚀,碎屑物质被侵蚀搬运,形成现在的巨石景观,C对。

A、B、D错。

【考点定位】岩石的成因,岩浆的来源,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遇岩浆热液而形成的。

读图回答17~18题。

17. 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A. 沉积岩B. 变质岩C. 岩浆岩D. 玄武岩18. 籽玉是山玉经“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A. 流水作用B. 风力作用C. 岩浆作用D. 冰川作用【答案】17. B 18. A【解析】17. 根据材料,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遇岩浆热液而形成的,所以为变质岩。

18. 读图可知,山玉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经受了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籽玉,所以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作用。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下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19~20题。

19. 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19. C 20. D【解析】19. 据材料可知,翠玉白菜属于变质岩;图中①②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岩浆岩,③分布在岩浆岩周围,是岩石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④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