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5题共20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6分)⑴,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况乃未休病。
(王湾《次北固山下》)⑵四面边声连角起,蓬州吹。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⑶《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⑴冬日清晨,水杉湿地笼罩()在一片缥缈水雾中,宛如仙境。
⑵石家庄加快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
⑶集团经理(bǐng chéng)以德优先、以诚为本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⑷也门政府与胡塞武装就如何执行去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达成的协定进行(cuō shā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欧阳自远说:“月球背面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是接收低频辐射的一个完美的场所。
”B.他为照顾患病卧床的弟弟,辞掉县城工作回村种地,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着不离不弃的手足深情。
C.河北平山出土的中山王方壶、大鼎、圆壶等所谓“中山三器”,再配上用中山篆字体镌刻的长篇铭文,真是相得益彰。
D.在这部作品中,他把对母亲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惟妙惟肖的陈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②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③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④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5.阅读下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条主要信息。
(4分)答:第二部分(6~22题共5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
(6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B.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也流露出一些凋衰感伤的情调。
C.这首诗写景从远到近,“水何澹澹”是描写远景,“洪波涌起”是描写近景。
D.本诗虚实结合、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7.请自选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子。
(3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
(14分)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
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名执①,不与忠交通②。
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
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
抗厉③威严,名振边俗。
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④,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
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⑤,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
”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
”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
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
灵帝遣策吊慰,封鄃⑥侯。
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
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赵苞传》)【注】①名执:掌权者。
②交通:来往。
③抗厉:振奋、激烈。
④寇钞:抢劫钱财。
⑤无状:没有功绩。
⑥鄃(shū):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平原县。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⑴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名执耻:⑵垂当到郡垂:⑶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值:⑷杀母以全义杀:9.下列选项中,与“有何面目立于天下”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C.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D.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
译文:⑵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译文:11.赵苞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孝顺12.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分)答: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5题。
(9分)面对诱惑定住心神①北宋名臣范仲淹幼时家贫,日食三餐不继,不得已将米煮成薄粥,待凝结后划成四块,早晚各食其二,留下“断齑划粥”的故事。
有同窗见他生活清苦,赠送了些好饭好菜,但他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婉拒不食。
后来,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依然坚守廉素。
晚年,他谆谆告诫弟子:“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②于人生而言,“忍穷”二字,难能可贵。
当下,不少人浸染浮躁之气,面对微利之诱而心动,面对五色之惑而目眩,导致为人失度、处事失矩。
人生之路,纵有高低起伏,但行稳才能致远。
与其穷困潦倒时幻想一夜暴富,迷茫失意时盼一夜成名,功成名就时便忘乎所以,不如涵养“忍穷”心态,保持奋发状态,练就定下来的心境、沉下去的作风、低下去的谦逊。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成事创业,还是为官做人,涵养“忍穷”心态尤为重要。
③不少腐败官员,都有着“贫苦的童年”,经过“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晚年”。
他们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表面看是对财物的贪婪,实为精神上的贫血,在权力加身后逐渐丧失初心、丢失灵魂、迷失自我。
他们不是忍受不了贫穷的困苦,而是抵制不住诱惑的“糖衣”,遏制不了贪婪的欲火。
不能忍穷,“贫”字多一“点”,就会走向“贪”。
④心理动力学里有个“贫穷情结”,特指那些的心理现象。
比如,有些人参加展览会,只要是免费的东西,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总是样样都拿;有些人即便在“富起来”之后,也难以消除心理上“受过穷”,反而进行报复性的享受。
曾经写下千古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人李绅,对贫穷艰辛有着深刻的感悟,然而发迹后却生活奢靡,最终落得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下场。
有的腐败分子看到一些商人过得很奢华,“忍穷力”未能抵住诱惑力,“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一念之非不遏,如初食鸦片一般不能自拔,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⑤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忍穷”的关键是抱朴守拙。
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会面对更多的掌声和鲜花、诱惑和围猎,能否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清醒,“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和“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省,不贪享成功后的光鲜光彩,不贪图权力背后的名利地位,是避免“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的关键。
⑥有句谚语说:“谁在凯旋中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
从困境到顺境,从艰难到成功,思想上会产生放松倾向,心理上会幻现虚假安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丧失警觉和警醒。
倘能始终保持“忍穷”心态、“如初”状态,则无败事。
(选自《人民日报》)13.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3分)答:14.请你概括文中的“贫穷情结”。
(2分)心理动力学里有个“贫穷情结”,特指那些的心理现象。
15.“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段话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说说理由。
(4分)答: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6~17题。
(6分)16.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
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
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文段中的“官人”是谁?此“官人”因何被刺配?刺配途中两人在何地相见?(3分)答:17.请叙述《西游记》的二调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
(3分)答: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
(15分)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徐伟军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
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
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
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
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
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
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
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
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cǔn,思量)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是温暖,是感动,是敬意,抑或是生活的朴质?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
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ǎo),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
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
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
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
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
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
在她眼里,我妈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