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函数——分段函数

一次函数——分段函数

§19.2.6 分段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观察图像,从图像获取必要的信息
2. 学习分类讨论的分析方法,会根据题意求出分段函数的
解析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2.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建立函数
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的应
用价值;
2.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 1.学习分类讨论的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综合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函数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 环节1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取图像,获取信息
引例: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学生可能观察
到:
教师引导建立
一次函数模型.
展示具体解答
过程.
教师应当关
注:
(1)引导学生
观察收入金钱y和
千克x之间的函数
关系的理解;
(2)学生能否
通过数形结合法去
分析和解决问题.
唤起学
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认识
到数学是与
生活密不可
分的.
让学生
主动观察图
像,善于从函
数图象中获
取信息.
把知识
的发现权交
给学生,让他
们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
经历发现问
题→提出问
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
费105元时,则该用户该月用了 多少度电?
[ 环节3 ] 获取经验、总结提升
例3:某医药研究生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剂量服用,那么服用药后2h 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达每毫升6ug ,接着逐步衰减,10h 时血液中含药量每毫升3ug ,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 (ug )随时间x (h )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成人按规定剂量服药后。

(1) 分别求出x ≤2和x>2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2) 如果每毫升血液含药量为4ug 或4ug 以上时在
治疗疾病
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时间是多长?每天
至少吃几次药疗效最好?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抽取学生讲解思考过程,剩余学生在学案上独立完成.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写出分段函数的函数模型;
(2)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分析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理解分类讨论的分析方法.
知识升华【中考链接】 【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小丽的家和学校在一条笔直的马路旁,某天小丽沿着这条马路上学,先从家步行到公交站台甲,再乘车到公交站台乙下车,最后步行到学校(在整个过程中小丽步行的速度不变),图中折线ABCDE 表示小丽和学校之间的距离y (米)与她离家时间x (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 (1)求小丽步行的速度及学校与公交站台乙之间的距离; (2)当
教师应关注: (1)允许学生答案不同,应当多多鼓励;
(2)能力方面的收获.
紧跟中考题型,在课堂培养学生中考解题意识
63102o
y (ug )
x (
h

8≤x≤15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环节四]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交流分享: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除了知识外,你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
知识,教师归纳总
结.
进行课
堂教学的反
馈,组织和指
导学生从知
识、思想方法
和情感角度
总结本节课
的收获与感
悟,培养学生
的归纳能力.
[环节五] 超越自我
1.布置作业:A组:
1、某天早晨,王老师从家出发步行前往学校,途中在路边一饭店吃早餐,如图所示是王老师从家到学校这一过程中所走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
(1)学校离他家米,从出发到学校,王老师共用了分钟;
(2)王老师吃早餐用了多少分钟?
(3)王老师吃早餐以
前的速度快还是吃完
早餐以后的速度快?
吃完早餐后的平均速
度是多少?
2、(四川广元2015中考)某移动公司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话费,月通话时间x(分钟)与相应话费y(元)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
(1)月通话为100分钟时,应交话费元;
(2)当x≥100时,
求y与x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3)月通话为280
分钟时,应交话费多少
元?
教师布置作
业,学生按要求课
外完成.
学生开阔思
维,展开合理的数
学构想.
教师应关注:
(1)对作业中的问
题要注意个体分
析;
(2)不同层次学生
在作业中反映出的
问题及时解决.
巩固所
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充分让
学生感受到
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与《14.3
从函数观点
看方程(组)
与不等式》衔
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