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民间玩具欣赏》课件
1、作品名称 2、地域 3、材质 4、造型 5、色彩 6、纹饰 7、玩法
你最喜欢哪个民间 玩具,请翻开课本第6页, 写写你喜欢的原因、寓 意,或者画画它的造型。
1、你发现了民间玩具的哪些特征? 2、哪组分析作品的表格最完善? 3、谁的作业写得好或画得好?
皮影又称影子戏,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表演时,用灯光照着硬纸或皮革做的 小人儿或动物等,让它的影子照到白色的影幕上,演员一遍拉动着皮影人物,一 边演唱,表演出有声有色的故事来。千百年来,皮影艺术为人们增添了无数年节 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的祈盼和对未来的向往,成为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 食粮。
布袋木偶是从民间艺术发展成为中国戏剧艺术殿堂中的一颗明珠。它们形 象逼真、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服装、头饰描绘精细,装饰感强,不但可以演 戏,还可以用作装饰室内环境。它给小观众带来快乐,也给小观众提供了想象 的空间。 木偶戏种类很多。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演员在下操纵,木偶在上活动; 提线木偶:演员在上操纵,木偶在下活动;铁枝木偶:演员在木偶身后操纵。
“面塑”,也称“面花”、“花馍”,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 它是用糯米粉和面粉加彩后捏塑成的人物、禽兽、花卉等,流传于中国 各地,尤以北京地区最为闻名。面塑最盛的季节则是农历过年时,每家 每户捏塑的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应有尽有,如“春节蒸大馒”、 “元宝蓝”;正月十五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 “面猪”等;老人祝寿用的“大寿桃”等。
陕西西安南郊鱼化寨的“泥泥叫”是一种指头粗细、长约半寸的泥哨,相传 始于清代。制作时,用当地灰黑胶泥在“按子”(模子)里用手按压成型,背后留 孔,其造型简练,质朴厚重,通体黑色上绘有红、黄、绿、白色花纹色彩,罩以蛋 清,以防吹哨时颜料弄脏嘴唇。
彩灯蟹是小孩节日玩具,其形象逼真、生动, 红黑白对比的色彩和对称式花纹装饰,鲜艳夺目、 古色古香。
在古代的惠山上,曾经有一些毒蛇猛 兽祸害人间,后来天上降下了一对人形巨 兽,名叫“沙孩儿”,他们勇猛健壮、法 术高明,消灭山中各种猛兽,为民除害, 把幸福和安宁带到人间。人们为了怀念它 们的功绩,就创作了两个怀抱青狮的健壮 儿童形象的泥人,以作纪念。驱邪就能降 福,因此取名“阿福”。
民间玩具欣赏评述表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多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 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的玩 具。 制作一只风筝,一般要经过设计、选料、整形、绑扎裁剪、绘画、装配、拴 脚线、试放等十道工序,其主要工艺过程可概括为扎、糊、绘、放四部分。
布老虎是用黄红两色布缝制而成的软雕塑。夸张的造型、 变形的五官和尾巴上的绣花、贴上的绒毛,现实中凶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