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非营利组织管理_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_
非营利组织管理_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_
u 雅诺斯基的公众领域理论为我们观察和分析非营 利组织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 用的工具。
公民社会
u 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古希腊对于公民的认定是与 财产权、伴随财产权的公共事务管理权以及公共义务紧密联系的。
u 公民社会是近代才复苏的概念。公民社会又称市民社会、民间社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非营利组织的政治哲学理论
主讲老师:罗辉
部门:公共管理学院
问题导入
01 非营利组织在政治哲学方面有哪些理论
政治哲学理论
u 公私观念、公共领域和公民社会理论是理解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 u 这些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典哲学思想中,现代意义的理解则从洛克、孟
德斯鸠、弗格森到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等那里获得阐释。
u 社会意义上的公私划分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公私的区分局限在 个人及其原始共同体之间。
u 个体、个体家庭、个体人际关系、共同体出现分离的必要,家庭与原始共同体形 成区别,原始共同体成为初始意义的公共观念的组成部分,但家庭关系的不稳定 导致这种公私观念是模糊的。
公共领域
u 公共领域是相对于非公共领域而言的,公共领域概念的形成源于人们对公私划分 的理解,公共领域概念的使用由于不同学者的指涉和阐释而有不同的意义。
u 俱乐部是提供非纯公共产品的基本形式。 u 如果从资本本身的技术和自然属性来判断,所有的资产都可以划入三大
类: u 一是私人性资产;二是公共性资产;三是介于私人性资产和公共性资产
之间的所谓俱乐部资产。
俱乐部理论
➢ 俱乐部产品具有两个主要特征:
u 排他性与非排他性并存 u 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并存
私营政府理论
公民社会
➢ 公民社会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
u 一类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的基础上,指的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保护的 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则;
u 另一类定义则建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基础之上,公民社会指的是介 于国家、市场和私人之间的一个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非营利组织经济学理论
主讲老师:罗辉
部门: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产品理论
u 纯公共产品的含义是: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 非排他性是指受益的非排它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u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这种物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非竞争性 可以理解为排斥他人消费是不必要的。
u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理论被更多地用于研究公司的治理,研究资本所有 者和决策者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激励和约束。
u 代理关系不仅仅局限于这些领域,它可以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 存在于组织的每一个管理层级上。
俱乐部理论
u 按麦圭尔的定义,俱乐部是这样一个组织,它只对其成员提供分享的集体物品, 用其成员的付费支付该商品成本。
公共产品理论
➢ 公共产品在非竞争性上是有程度差别的,这涉及到边际成本问题。
u 对于产品提供者来说,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 成本,比如路灯、公共标识等。这时的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u 对于其他消费者来说,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比如不拥挤的公园、未饱和的网络等。这时的边际拥挤成本 为零。
交易成本理论
u 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 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与人的关系成本。
u 交易成本理论将社会治理视为一种治理结构,其基本思想在于,各种社会制度与 市场制度之间是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与配置资源的手段。
u 经典的交易成本问题是由科斯于1937年提出来的:他指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 或服务,而是各自的权利。
u 汉斯曼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所存在的最明显的交易费用是监督产品的费用, 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非营利组织也参与提供私人产品,非营利组织本身没有直接营 利的要求,其行为能保证一定的公正性,从而降低监管费用。
委托代理理论
u 委托代理理论视企业为一种合同关系,从而研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经理行为 、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伯利Adolf Berle和米恩斯 Gardiner Means于1932年提出的。
公共领域
u 把人的活动分为三种:劳动、工作(制造)、行动。
u 劳动和工作都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采取的活动模式, 而行动实际上是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u 前两种基本属于私人领域,后一种基本属于公共领域 。
公共领域
u 把公共领域理解为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指的是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u 公共领域是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 中间地带。
u 哲学是根植于“公有现实”的一种理论形态,“公有现实”是哲学的起点与归宿 ,这点决定了哲学具有追求“公共性”的本性。
公私划分
u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特有的 意识,这种意识必须认识和了解自身、自身行为以及环境的意义,公私观念的形 成是人追求生命存在意义的结果。
➢ 私营政府有两种形式:
u 一种是由公民组成的居民社区协会 u 一种是由公司组成的商业促进区 u 其中商业促进区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和地产商的利益。
u 所谓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 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
公共领域
u 雅诺斯基(Janoski)以哈贝马斯的划分为蓝本 ,把社会区分为国家、私人、市场和公众四个领 域。
u 今社会存在四种民主社会模式:多元模式、新社 团主义模式、精英模式和大众社会模式。
公民社会
➢ 泰勒对公民社会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u 在最低限度的意义上,公民社会存在于有自由社团之处,而不是处于国家的监护之 下;
u 在较强的意义上,市民社会只有在作为整体的社会能够通过独立于国家监护之外的 社团来组织自身并协调自身行为这样的地方才存在;
u 3、作为第2种意义的替代或补充,只要各式各样的社团的整体能够有效地决定或影 响国家政策的进程,我们便可称之为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