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
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交流、反思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获得经验、发展能力、体验成功,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
本节课用目标导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感受新知——探求新知——巩固新知——强化新知四个阶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乘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认知的内容,如果将抽象的概念意义湛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操作活动中,那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
行教学。
3、教学手段与技术准备:
学具准备:每组一个学具袋。
包括:20个圆片或正方形。
技术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在探索乘法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通过学习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乘法的含义是后面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我把知道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再加上乘法概念比较抽象,我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出示主题图,请学生根据图意和问题列式计算:
4+2+3+3+2=14 2+2+2+2+2=10
4+4+4=12
5+5+5+5=20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这样的算式可以分成两类。
请学生观察以上算式有什么特点?
(一边的加数都一样,一边的加数都不一样……)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
“一样”用数学语言说就是“相同”。
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生:……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右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你能把相同加数的算式用语言表达出来吗?(同时出示课件)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其余这些算式都是几个几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活动,把连加算式表述成“几个几相加”)
你们都会说了,那你们会写吗?好,我们一起写一个算式:9个2相加,用算式表示,学生动手写,说说自己的感受。
……
在纸上写到9个2相加……,学生犯愁说:“太长”“太麻烦了”“能不能写得简单点儿?
可以呀!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你们看:5+5+5+5=20
5×4=20 读作:5乘4等于20。
或4×5=20 读作:4乘5等于20。
认识乘号
下面你们把9个2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9×2 或2×9
请把黑板上另外两个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老师出示算式:3×4 = 请学生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
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四)、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提问:想一想: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注意什么?按什么顺序读乘法算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加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
二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加法中,虽算过相同加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
首先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从理解情景图开始,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2)在自主探索中认识乘法。
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用来表示“几个几”的。
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等。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系列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练习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乘法的意义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
课一开始,我创设情景,引起学生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
并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
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大兴十小
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