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人教实验版)期末检测题(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盔.甲(kuī) 拽.(zhuài)拉砭.(biǎn)骨进退维.(wéi)谷B.蝉蜕.(tuì) 羸.(léi)弱淹没.(mò)略胜一筹.(chóu)C.凫.水(fú) 慷慨.(kǎi)水潦.(lǎo) 眼花缭.乱(liáo)D.遒.劲(qiú) 宫殿.(diàn)怅.(chàng)然相得益彰.(zhā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出光彩。
(2)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3)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了无尽的力量。
A.散发承载凝结B.焕发承载凝聚C.焕发承担凝结D.散发承担凝聚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放学后仅仅只有几个学生留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B.每年入春时,凤鸣湖公园总是一片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景况。
C.进入5月以来,全国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D.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到天空。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6.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A.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C.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
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D.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7.名句默写。
(5分)(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2)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3)谁家玉笛暗飞声,。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韦应物《滁州西涧》)(5)赵师秀的《约客》中,体现季节及环境特点的诗句是:,。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世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句子:,。
8.名著阅读。
(4分)《童年》讲述的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和)。
小说写的是(主人公)三岁到十三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9.综合性学习。
(9分)某班举行了一次“拟写公益广告”的语文实践活动,主题是“用温馨的话语倡导良好风气”。
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几个题目,请你完成。
(1)请拟定一条以“爱护花草”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2分)(2)“交通连接你我他!”请你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2分)(3)在校园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现象:语言粗野,行为不雅,破坏桌凳,乱写乱画等。
请你针对这些现象,拟两条广告词。
(3分)(4)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学生读书,拟组织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校园公益广告词。
(2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曳.屋齁.声11.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B.手有百指.指:指明C.拍而呜.之呜: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D.众妙毕.备毕:全、都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妇抚儿乳.()施.八尺屏障()两股.战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3.翻译下列句子。
(2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14.按要求摘出原句。
(2分)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被遗忘的芍药陈奕纯①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②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
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赠一植物根茎,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
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
③我记不清...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
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
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
④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
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
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
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⑤记不清...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朵花儿。
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整整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她都在一次次怒放,一次次枯萎,再一次次坚定地怒放,彰显着她的美丽。
自然,我也没有辜负她的热情,无数次流连在那个小花园,且不厌其烦地向四邻们介绍她的名字、她的医药价值,解释她和牡丹是同一个祖先,知名度之所以太低,是因为她的美太内敛了,也太安静了,在这个张扬个性、广告漫天飞的时代,她太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
⑥我记不清...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
印象里,是一个特别无所谓的黄昏,我发现她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草地上一片狼藉,有新土慌乱翻过的痕迹。
很显然,她被人薅掉枝叶,连根挖走,不知是丢进了垃圾桶,还是移植到了哪里……⑦这些年,我有太多太多的记不..清.,这株芍药的细枝末节也在时间里渐渐远去,但每每走过小园儿,总有一种牵挂挥之不去。
华丽之中的素朴,还是繁盛之间的孤寂?打开画本,她的枝叶在我眼前又一一散开,我画过芍药洗尽铅华的姿容,梦过她在风中一朵花蕾一朵花蕾地绽开……依旧对她的突然蒸发耿耿于怀。
也许今生,我如果不去如此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她,如果仅仅是我笔下一种陌生植物的话,她真的是毫无灵魂、毫无气象可言了。
想一想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美丽擦肩而过,有多少灯花守候到老,错过了只是错过了,悔过了只是悔过了,这是很多人事后发出的喟叹。
⑧这个世上,遗忘是一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弯腰捡拾起那些“遗忘”,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有删改)15.本文以“被遗忘的芍药”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16.本文第①段说“她的美是大写意的”,这种“大写意”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4分)17.文中反复出现“记不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18.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1)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2)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19.简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及含义。
(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生命中的碎珠陈幸蕙①没有一样事物,比新式的按键电话,更能具体说明“这是一个分秒必争的世界”了。
的确,现代人连让电话的转盘拨转回来的一两秒时间都不愿等待,我们还能怀疑这不是个节奏迅速、步履匆忙的时代吗?②也许,正因为点点滴滴的时间,都可能是制胜的关键,值得我们加以珍惜、争取。
因此,能掌握时间——尤其是琐碎时间——的人,往往也都是令人钦佩仰慕的智者、成功者。
③胡适先生便曾以“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岁,我活百五十”的生活哲学来自勉,所以,他每日在著书立说、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之外,还要亲自处理诸多繁杂事务,但由于能充分掌握、支配琐碎时间,做建设性的运用,因此仍然生活得从容自如,处处流露出一个温蔼学者的修养与风范,从不觉得时间不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