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题七年级语文(本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祝考试顺利★一、积累·运用(3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据拼音写汉字。
(每空1分,共4分)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chì()咤.()风云、家喻户晓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妇rǔ()皆知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鞠躬尽瘁.()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2.请在括号里注明加点词的词性。
(每空0.5分,共2分)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3.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佳绩迭起淅淅沥沥心不在焉锲而不舍B.不停生长深深懊丧血气方刚浩浩荡荡C.冲关成功微不足道自言自语言外之意D.颠沛流离深恶痛绝仙露琼浆宽广辽阔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面对妈妈不着实际情况的诘责,吴萌气冲斗牛....,一扭头冲出了家门。
B.王老师那幽默的话语,再配上那搞怪的表情,我们都忍俊不禁....了。
C.前天刚刚跌跤崴脚,今天又一不小心摔碎了杯子,真是祸不单行....啊!D.人生路途可能还有许多坎坷,我亦全力克难奋进,以求轰轰烈烈....来世一遭。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B.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C.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不断涌现。
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6.名著阅读。
(4分)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下,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个部分。
在阅读名著过程中,圈点批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是,或者。
所以,在读完上面这个名著选段后,我们也可以做些批注:选文中写的是“他”初到北京拉车时的情景,当时“他”(填形象特点),令人喜爱;后来,“他”屡受打击,变得(填形象特点),前后判若两人,令人叹息。
7.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③《登飞来峰》中表面即景说理实则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④面临困境时,人们常用《游山西村》中诗句“□□□□□□□,□□□□□□□”来激励自己。
⑤《己亥杂诗》中衍生出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8.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所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每个人对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今天,班上举办“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加吧!(6分)①【拟写串词】开展“爱国主义朗诵会”时,一位同学刚朗诵完《黄河颂》,另一位同学接着要朗诵《最后一课》。
如果你是主持人,请拟写一段串词(不超过100字)。
(2分)②【选择材料】为配合本次活动,班上将出一期主题为“展示69年来祖国建设取得的各项成绩、展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的黑板报,班长搜集了三则材料,预备从其中选两则放在同一个栏目中,你认为应该选哪两则?为什么?(2分)材料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连续三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同时苏联的单方面毁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困境,我国科技人员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终于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材料二: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中国仅用10年时间。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中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材料三: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
一系列科技成就,折射出我们庞大的人才储备,以及他们为科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停歇的奋斗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国家迈向科技强国那铿锵有力的脚步,这是大国实力极佳的写照。
选择第____则和第____则材料。
原因:③【设置栏目】请你再结合自己所选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短语)为这个栏目拟个合适的名称。
(2分)栏目名称:二、阅读·欣赏(40分)(一)古诗赏析(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雄姿。
(2分)10.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二)文言文阅读(10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宋史岳飞传》【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ò):箭的尾部。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与蒙论议..论议②以所爱良弓赠之.之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肃/遂拜/蒙母C.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D.飞/由是/益自练习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4.同样是关于读书学习,甲文采用了描写的方式,乙文采用的是描写方式;“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明鲁肃(2分) 15.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和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2分)(三)课文节选阅读。
(13分)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6.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3分)17. 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概括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插叙的作用是什么?(5分)18.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2分)(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3分)(四)小说阅读。
(13分)十七岁那年的单车(1)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
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2)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
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
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
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
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3)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
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
单车散了架。
“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
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4)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5)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
”刘伟头也不回,(),走了。
(6)“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7)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
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8)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
母亲急了,找男人吵。
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9)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
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10)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
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
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
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
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
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
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
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15)“我不走了。
”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16)“关你什么事!”(17)“我是你爹!”(18)“起来!”(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