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侧向测井原理

侧向测井原理


3
第一节
1、 深三侧向电极系
三侧向测井
一 、 三侧向电极系的结构及特点
深三侧向电极系的结构
和电场分布如图3-1所示。 主电极Ao,0.15m 屏蔽电极A1、A2,
Ao与A1间的距离0.025m,
A1
A2
3.6
A0
对比电极N,
回路电极B。
图3-1 深三侧向电极系及电场分布
4
2、浅三侧向电极系
浅三侧向电极系的结构如图3-2所示。
1.1m

主电极Ao,0.15m 屏蔽电极A1、A2,
0.4m 0.4m 1.1m
B2
A2
A0 A1 B1
Ao-A1:0.025m;
回路电极B1、B2, A1-B1:0.2m; 对比电极N。 图3-2
浅三侧向电极系及电场分布
5
电极距L: 深、浅三侧向电极系的电极距均于两个屏 蔽电极与主电极间的缝隙中点之间的距离。 记录点O: 主电极中点。
16
6
二、三侧向电极系的测量原理 1、测量条件 1)、恒流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主电极发出 的电流Io保持不变。 2)、屏蔽电流与主电极电流的极性相同。
3)、主电极与两个屏蔽电极的电位相等。
为了满足条件 3, 在测量过程中,不断调节 屏蔽电极的电流。
7
2、输出 测量的视电阻率为:
U Ra K IO
I 0 为主电流;
(3-1)
其中:△U为主电极的电位与对比电极N的电位差;
K为电极系系数,与电极系的结构及尺寸有关。
8
三、深、浅三侧向曲线特点及应用
1、深、浅三侧向曲线特点
Ra Rm
地层模型:
Rt Rm 40
Rs Rm 1
h
h d 4
如图3-3.
d
图3-3、单一高阻深三侧向视电阻率曲线
9
15
1200
9
3、深、浅三侧向测井的优缺点 1)、优点
由于屏流作用,使得视电阻率曲线受井眼影响
小;主电极尺寸小,围岩影响小,纵向分辨率高,
有利于薄层划分。
2)、缺点
深三侧向探测深度不够大;而浅三侧向探测
深度不够浅。在渗透层层段,幅度差不明显。侵
入较深时,深三侧向读数受侵入带影响大。侵入
较浅时,浅三侧向读数受原状地层影响大。
状地层的电阻率。
s 浅三侧向视电阻率(RLL )曲线主要反映侵 3
入带的电阻率。
11
2、深、浅三侧向测井曲线的应用
1)、影响因素及其校正
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井眼(井眼尺寸、井内介质的电阻率); 围岩—层厚(围岩电阻率与地层电阻率的关系 、地层厚度); 泥浆侵入(侵入特征、侵入半径)。
12
2)、应用
从图3-3看出,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1) 、当上、下围岩的电阻率相同时,三侧向测
井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
2) 、地层中部的测量值最能反映地层实际值。 3) 、测量值受井内流体电阻率的影响小。
10
数据读取方法:取地层中部的视电阻率值或取地 层中部的几何平均值。
d 深三侧向视电阻率(RLL )曲线主要反映原 3
LL3
越高,差异越大。如图3-4所示。
, S
w
当Rmf<Rw时,无论是油层,还是水层,均为 泥浆低侵。但油层视电阻率高于水层,且幅度差 比水层的幅度差大。
14
微电极
m
三侧向 - - 深 ——浅
m
七侧向 -- - 深 ——浅
m
感应
ms/m
25mv
SP
1080
2
2、根据SP曲线异常,确定泥浆性质(淡水泥浆、 盐水泥浆)。 1、根据微电极曲线确定渗透层(两条曲线不重合) 及泥岩(电阻率低,两条曲线重合)。 3、根据渗透层的探测深度不同的电阻率曲线关 系,确定泥浆侵入特征。 4、综合2、3,确定渗透层孔隙流体性质。 图3-4 用深、浅三侧向曲线判断油水层
A、划分岩性剖面 由于电极距较小,三侧向测井曲线的纵向 分层能力强,适于划分薄层。 B、判断油水层 将深、浅三侧向曲线重叠绘制,在渗透层出现 幅度差。
13
当Rmf>Rw时,在油层层段(泥浆低侵) ,
d s ,S 越高,差异越大。 RLL R 3 LL3 h 在水层层段(泥浆高侵), Rd Rs
LL3
第三章
三侧向测井 双侧向测井 内容小结 思考题
侧向测井
1
本章重点及难点
一、侧向测井的特点及与普通电阻率测井
的差别。
二、侧向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2
普通电阻率测井仪在井内产生的电场为
发散的直流电场,当井内泥浆的矿化度高或
井剖面为高阻地层时,井眼分流作用大,测
量值与地层电阻率间的误差增大。为解决此
问题,提出了聚焦测井,即侧向测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