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转化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困难生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
2.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因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
3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二、原因分析
学困生的出现不仅与个人的心理、行为有关,而且与学校原因也有密切关系。
1.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传授知识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2.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节奏过快、要求较高、教学模式及要求简单划一。
过快的教学节奏使这些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
三、转化策略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
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
4.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
5.加强对学困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产
生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应经常提问他们。
6.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7.通过各种方式和课外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多数学困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8.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9.努力创造让学困生成功的竞赛活动,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并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使其多方的优点显露出来,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进而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
10.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11.成立“一帮一”的的帮扶小组,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对于学困生的帮助,作为老师的我毕竟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为了弥补这一点,为了延伸和继续帮助学困生的工作,在班上,我成立了“一帮一”的帮扶小组,让班上的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给他们给予知识上的补充。